菲碩莫薯 作品

第193章 朝堂與西市

 還有一種是工部這種情況,分為兩個乃至兩個以上的派系,左右侍郎互看不順眼,尚書也沒什麼鐵腕領導力和個吉祥物似的。 

 刑部就是此例,現在的刑部真正管事的是左侍郎,尚書快退了,還是前朝的留下來的,一點牌面都沒有。 

 衙署內部分派系,朝堂上也分。 

 個人利益爭鬥,在衙署內。 

 衙署利益,則體現在朝堂上,內部可以爭鬥,但是面對整個衙署的利益,就會一致對外。 

 不止是衙署,三省、六部、九寺,這三方也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抱團一致對外。 

 比如三省,三省實際負責的政務並不多,負責的都是大事,但是本應延伸的權利,又被六部給劃分了。 

 就說前一段時間齊燁大鬧工部的事,多少官員被抓,被罷免,吏部都沒吭聲,結果到了三省那邊被卡住了,三省的意思是低調處理,畢竟都是官員,還都是讀書人,影響不好。 

 吏部不樂意了,官員獎懲是我們衙署負責的,一個個鐵證如山的,你們三省擱這逼逼賴賴,明顯是不將我們吏部放在眼裡。 

 導火索一點燃,明爭暗鬥開始了,吏部開始上書,覺得三省管的太寬了。 

 三省肯定回擊,他們覺得吏部想要“奪”權,進一步稀釋他們三省的權利。 

 這時候,六部之中的其他衙署就開始支持吏部了,為什麼,因為他們樂享其中,萬事開頭難,如果吏部以後能夠越過三省進行一些決策,就代表其他衙署也可以在遇到問題,遇到被三省卡主的情況下,從三省之中奪取一些決策權。 

 三省也知道這個情況,所以也會抱成團。 

 最後說九寺,九寺也會團結,別看他們成分最雜,可人多啊,都是代表背後世家的世家子,朝堂上爭不過,背後的世家可以使勁,可以去協調,可以利益交換。 

 這就是阿卓口中的“朝堂三方”,其實早在前朝的時候,三省還是最大的,在朝堂

上完全可以說是一言九鼎,之所以鬧的現在不尷不尬的模樣,也是康老六有意為之,因為這樣有利於他的皇權統治,朝堂三方鬥,他就可以作為決策者,最終拍板支持對宮中最有利或是對天下最有利的一方。 

 如果現在直接調查太僕寺,在沒有鐵證的前提下調查,必須有個由頭,至少也是初步證據。 

 問題是現在連初步證據都沒有,唯一能夠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進行查案的,只有一個衙署,抱刀司親軍。 

 可一旦抱刀司親軍查案查到最後什麼都沒查出來,宮中就會淪為笑柄,三省、六部、九寺的官員,嘴上不敢說宮中如何,但是他們會叫“士林”開口,用士林這群“嘴替”埋汰宮中,埋汰兩句罷了,看似無法影響到皇權統治,可一旦這種事經常發生,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天子的統治力。 

 天子讓三省互相制衡,朝堂之上,臣子又何嘗不是從某種程度上制衡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