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落皇朝 作品

第五十七章 見繁華

 比之李鄂之前見過的仿古集市,汴京城的商業氛圍,無疑更加的濃郁。

 要看一地繁華與否,看工作時間吃喝玩樂的人多少,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不僅沿途的茶肆、酒鋪已經開了買賣,許多打著‘美祿’旗幡的酒店,也是賓客如雲的樣子。

 不用看別的,僅是看看日上三竿的早茶、早酒,就足以見證汴京繁華。

 沿路所見,不僅有茶肆、酒鋪這類固定的經營場地,流動攤販的數量也是不少。

 李鄂沿街吃的第一份早點,就是木爐、鐵鍋的旋煎白腸。

 所謂木爐鐵鍋,就是弄一推車,以木桶裹了泥爐,上有平底鐵鍋。

 所謂旋煎白腸,‘旋’之一字就是現在、立刻的意思,說是現煎白腸,對李鄂而言,更好理解一些。

 所謂白腸,就是豬腸灌血,水煮之後,再以豬油煎制。

 一路上的幾個攤子,所用白腸也是各不相同,有用小腸的,也有用大腸的,講究一些用苦腸,名曰旋煎霜腸。

 一路走著,李鄂選了一個攤主衣飾相對乾淨的攤子,花三個折十大錢,要了三份煎白腸,三人便圍著攤子吃了起來。

 小錢七錢一份,大錢一枚一份,這因由就怨不得老蔡相公了,折十大錢,也是前朝舊事,不過本朝拿來便用而已。

 宣和跟以前年份的大錢,或是說徽宗朝的大錢,雖說做工精美,但一個折十大錢,至多抵三個小錢的份量。

 小錢鑄的再差也是如此,實物價值不同,也是繁華的寫照,這就跟毛票和百元大鈔的區別一樣。

 不算錢鈔本身的成本,這才是商業發展的表象。

 雖說折十錢跟小制錢,依舊存在差額,但朝廷都有七十七錢的省陌,市場奉行大小錢幣值不同,也算是上行下效的一種。

 與李鄂慣用金銀不同,走在汴京的街道上,側耳傾聽,最多的聲音,不是茶鋪、酒肆中的時令小曲。

 而是人們纏袋之中,悶悶的銅臭之聲。

 三人路過一處賣金銀玉器的鋪子,還見了一場爭吵。

 聽過爭吵,李鄂才知道,金銀不僅不是現在的流通貨幣,而且還是朝廷明令禁止使用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