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6章 兄弟談心(2)

 “那是,想想你家更不容易。”智躒拍拍趙鞅,安慰道:“我倆現在是難兄難弟,今後一定要相互扶持,把家族事業發揚光大。”

 “嗯。”趙鞅伸出右手,智躒緊緊攥住,兩人直視對方的眼睛,用力點頭。

 趙氏與智氏,因兩位繼承人的失意,比從前更親密。這是兩家關係順應歷史發展的結果,畢竟有良好的世交在前。悲傷被甩在身後,一段友誼開啟了新的篇章。

 趙府。

 “董叔好。”趙鞅起身恭敬的向董安於行禮。

 “鞅兒免禮。”今日是董安於例行向趙鞅授課的日子,趙鞅早早等在書房,董安於按時出現。

 “不知今日師傅要講授什麼?”趙鞅問道。

 “楚國。”董安於想了想說道:“因為——楚國又把許國遷到析邑去了。”

 “析邑?”趙鞅一愣,問道:“不是剛把許國遷到夷邑去的嗎?”

 說到許國遷移,比現代人搬家還頻繁。

 許國國小力弱,又因地處鄭國和楚國的夾縫中,經常被侵擾。公元前576年,為求自保,許國國君靈公尋求楚國的庇護,請求將國都遷到楚國境內。當年,楚國就把許國遷到葉地。

 公元前533年,許國被遷到夷邑,仍是楚國境內。

 此時,楚平王即位沒多久,許國怎麼又要遷移?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畢竟小小的許國,何需如此大費周折,反正又不影響楚國的大局。

 “此次遷移的原因不同以往。”董安於說道:“從前是因為許國避亂,或是楚國與他國的關係變化,不得不如此。這次是楚國的戰略需要。”

 “此話怎講?”趙鞅不解。

 “鄭國是我國的盟國,如果我國下令要其進攻許國,楚國作為許國的盟友,勢必要支援,尤其許國還在楚國境內,很可能會殃及其餘。”董安於解釋道:“另一方面,楚國已經意識到夷邑、葉邑作為方城屏障的重要性。”

 “鄭國是我國的盟國由來已久,楚國有這個考慮應該早已有之,而非今日才想起啊。”趙鞅仍是不解。

 “話雖如此,遷到楚國後,鄭國迅速把許國原有的土地佔據。這就意味著,鄭許兩國的矛盾註定是不可調和了。”董安於又道:“有了楚國的庇護,許國肯定想借機生事,狐假虎威。可是,最近鄭國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又讓外界看到了鄭國治理有方。一旦受到刺激,鄭國一定有所反應,到時楚國難免會被牽連。”

 “鄭國發生什麼事了?”趙鞅瞪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