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8章 州來過往(2)

 公元前538年7月,楚國大夫屈申為主帥,率領蔡、陳、許、頓、胡、沈、淮夷等國的兵士一道,殺往朱方。諸侯七國均是國君親征,另有宋、鄭二國,派了大夫領兵支援。

 諸侯聯軍來得突然,氣勢洶洶,吳國這邊,只有駐守在朱方的吳國士兵和慶封家族的自衛軍倉促應戰。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朱方被聯軍攻陷,慶封被滅族。

 隨後,聯軍又乘勢北上,滅掉淮河流域的賴國、鄫國。

 同年冬天,吳王夷昧決定報復。他率領吳國軍士進攻楚國,一舉奪取了楚國的棘地(今河南永城)、櫟地(今河南新蔡)、麻地(今安徽碭山)。逞威之後,吳軍揚長而去。

 此後不久,為加強對這一帶的防守,楚靈王命沈地縣尹到夏汭(今安徽鳳台西南)奔赴應命,駐守防務。同時,派箴尹宜咎修築鍾離城(今安徽鳳陽東北),派薳啟疆修築巢城(今安徽巢湖居巢),派然丹修築州來城,三城成犄角之勢。

 接下來的三年,吳楚之間屢有摩擦,皆是“朱方之役”引發的報復和報復之報復。三戰三敗,楚軍吃盡苦頭,吳軍搶盡風頭。

 隨著時間的推進,國力的積累,吳國逐漸成為長江下游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尤其是它的水軍,不僅有大噸位的船隻,還有訓練有素、作風彪悍的水上強兵。這支水軍,屢屢給楚軍制造麻煩,令楚兵聞風喪膽。

 公元前530年冬,因為徐國依附於吳國,楚國便派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等五名大夫帶兵包圍徐國以便震懾吳國。楚靈王駐在乾谿,作為後援。

 公元前529年,吳軍在豫章打敗楚軍,俘虜了楚軍的五名將領。無奈,楚軍只得從徐國撤軍。前方戰敗,禍起蕭牆——楚靈王的弟弟公子比、公子黑肱發動宮廷政變,太子被殺,史稱“乾溪之難”。

 楚靈王窮途末路,眾叛親離,自縊身亡。

 這年冬天,趁著楚國內亂,吳國派兵進入州來,州來國滅。楚國新任令尹鬥成然建議新任楚王平王出兵反擊,楚平王以為未能撫民,不足以動武,姑且聽之。

 到523年,也就是沈尹戌父子談論楚國內政的這年,州來又被楚國奪回。楚平王還下令,命人在州來修築城防,以便鞏固楚國對州來的控制。

 在沈尹戌看來,楚國此舉必定會引來吳國反彈。再者,楚平王浪費民力,消耗財用,楚國國力下降,一定扛不住吳國的攻勢,最終仍會失去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