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1章 宋國內亂(1)

 “吳王壽夢有五個兒子,分別是諸樊、餘祭、夷昧、蹶由、季扎。吳王壽夢去世前,屬意要最小的兒子季扎繼承王位。無奈季扎無意權位,避而不為。”

 “於是,壽夢定下規矩,將來王位實行兄去弟及,以便最終王位仍然落到季扎身上。按照這個順序,夷昧過後,應由蹶由繼承。可惜,四年前夷昧過世時,蹶由滯留楚國,季扎仍推遲不受王位,於是,王位便傳給了夷昧的兒子僚。”

 “我想到了——”趙鞅急急說道:“師傅的意思是,楚國之所以把蹶由釋放,為的是造成吳國內部爭奪王位的內鬥。可是——”趙鞅想了想又搖頭,“四年前把蹶由放回去,豈不是更好?”

 “可別忘了,現任楚王登上寶座不久,吳國就滅了州來,新仇舊怨,不把蹶由殺了已是手下留情,怎麼可能放歸?”董安於解釋道:“此次之所以縱其歸國,除了楚國令尹勸諫楚王以仁義為懷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

 “按照兄去弟從的規制,應是蹶由繼位。就算他缺席,王位也應該從頭輪換,從諸樊的下一輩起,堂兄弟輪換來做。依次來算,公子僚也不是第一人選,諸樊的兒子公子光才是。”董安於說道。

 “就是那個驍勇善戰的公子光?”趙鞅眼睛一亮,問道:“難不成他也對現任吳王心懷不滿?”

 “沒有確切的事實證明這一點,一切都是我的猜測。但是我想——”董安於深深看了一眼趙鞅,說道:“假如你是公子光,你會沒有他想,沒有怨念?假如你是蹶由,終於能歸國,你會作何想?”

 “公子光才幹過人,一定有許多支持者,要說不服,極有可能。至於蹶由——”趙鞅皺眉道:“當年是作為國王派遣的使者前去犒師,不想竟成為囚犯。雖然楚國並未將他殺死,畢竟是公子的身份淪落至此,心中定然許多抑鬱不滿。好容易回到故國,王位已被侄子佔據,胸懷憤懣怨恨才對。”

 “這些正是楚國樂見的。”董安於分析道:“雖說楚國暫時奪回州來,吳國不亂,州來的歸屬仍是未知。”

 “楚國令尹是如何說服楚王的?”

 “聽說是勸楚王,過去的恩怨已去,捨棄便是,無謂製造更多的仇怨。”董安於說道。

 “可是,為何師傅卻認為楚國別有所圖?難道不是楚國主動釋放善意?”趙鞅仍是一籮筐的疑問。

 “楚國現任令尹子暇是個寬厚仁義之人。他的此番言論,是在他奉命去往郟縣築城防禦歸來之後說的。”董安於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