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1章 宋國內亂(1)

 “郟縣的工事防禦,是楚國奪州來之後的幾個築城計劃之一。楚王此舉,定會招致吳國的報復,所以他才有此規勸。但是,依我們收集到的關於楚王的情報,楚王並非善罷甘休之人。所以,楚王之所以放歸蹶由,很可能有我們分析的原因。”

 “很有可能。”趙鞅同意董安於的看法,“被一介近臣操弄得昏頭轉向,太子的夫人也不放過,這樣一個鼠目寸光的人,難有作為。”

 “為了楚王的荒唐,令尹想是受了不少難堪。”董安於說道。

 “難道是派令尹去了秦國?”

 “把公主迎娶回來已近一年,楚國是該派人去秦國答謝聘問的。”董安於說道。

 “我猜,秦國君主如果得知公主的配偶被掉了包,定是憤怒萬分。”趙鞅說道:“畢竟,原本說好是嫁給太子的。”

 “可以想象令尹一定處境尷尬,所以歸來時才極力說服楚王別再結怨。”

 “依師傅看,楚國將蹶由縱歸吳國的計謀會不會得逞?”趙鞅又問。

 “很難說。”董安於遲疑了好一會兒,“這要取決於公子光的態度。”

 “如果公子光要挑起矛盾,蹶由正好助他一臂之力,那麼吳王僚的地位就岌岌可危。如果公子光無動於衷,蹶由便是獨木難支,折騰不出什麼名堂。畢竟,他離開十五年,哥哥已去,侄子也已當國第五年。”

 “但願吳國能沉得住氣,別中了楚國的詭計才好。”趙鞅笑了笑,“畢竟,吳國可是我國的盟友,希望他們能牽制住楚國。”

 “盟友,因利成友,也不知能維繫多久。”董安於的嘴角有絲不以為然,“待到吳國強大,定會北上,劍指中原。到那時,跟我國就成對頭了。”

 “諒他也不敢!”趙鞅十分自信,“想當初,若非景公派屈巫帶兵攜車前往,吳國還是不開化的蠻夷,連變陣都不會呢。”

 “沒有我國的大力扶持,就沒有今日的吳國。”董安於眼珠轉了一圈,看向趙鞅,笑著說道:“如果沒有當年的楚國內亂,屈巫父子怎會心甘情願駐守吳國,為制衡楚國勞心費力?”

 “對對對——”說到這,趙鞅也笑了,“說起來還得感謝楚國的內訌給了我們可乘之機。”

 “真是恩怨難了,勝負難定。”董安於說道:“楚國的內鬥成就了吳國和我國,萬一某天吳國北上逐鹿中原,成為我們的敵人,豈不是楚國又成了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