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6章 內亂進階(2)

 “宋國與我國交好,如果楚國要插手,我國肯定要支持宋國。可是——”趙鞅嘆氣。

 “可是兩國已經約好弭兵,如果誰先開頭,後果不堪設想。”智躒補充道。

 “兄長說的是。”趙鞅神情擔憂,“萬萬不可再動兵戈,否則將國無寧日。”

 晉國決不能主動開戰,這是趙鞅心底最直接的想法。原因太多太多......

 士鞅是其中一個因素。士氏、中行氏本已強大,強強聯手之後更是銳不可擋,不能再聽憑他們為一己之私輕動干戈。舅老爺年事已高,許多事情力不從心,更是助長了這兩家的氣焰。君主年幼,也無力約束這兩家。一旦動起來,恐怕晉國內部會分裂加速。

 更可怕的是,對強族未必有影響,對剛剛接手趙氏家族的他來說,根基不牢,經驗欠缺,一個應變不好,恐怕會拖累趙氏。

 所以,維持現狀是他當下最大的渴求。

 “何懼之有?”智躒不以為然。“當年‘彭城之役’,我軍不是打敗了楚鄭聯軍?對楚作戰,我國是贏多輸少,不怕。”

 “話雖如此,終究是不戰為好。”趙鞅不願意作戰,除了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趙家受到波及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弭兵會盟”是爺爺畢生心血,他是絕不想看到晉楚再結兵禍。

 “也是——”智躒搖頭,無奈說道:“縱然作戰,我也不過是個聽從將令的小兵而已。”

 “你可是我的長官,你都成了小兵,我豈不是一文不值了?”趙鞅不禁失笑。“兄長何故如此自怨自憐?”

 “誰讓我有位百戰百勝的‘戰神’伯伯呢?”智躒語氣嘲諷,神情是不屑一顧。

 “中行伯伯英勇善戰,身為侄兒,應該深感自豪才對啊。”說著,趙鞅深深看了智躒一眼。不知怎麼的,最近提起中行氏,智躒的語氣總是冷嘲熱諷。

 “要說能征慣戰,魏伯伯也不輸我伯父,”智躒說的是魏舒。“你可知這些年對狄作戰,為何總是我伯伯領軍,卻不見魏伯伯的身影?”

 趙鞅搖頭。

 “那是因為——”智躒低聲說道:“士鞅時常在國君面前攛掇,說是伯父經驗豐富,身經百戰,年資又久,軍士信服。再者,伯父任職中軍佐,位高望重,理應由他帶兵。”

 “雖說魏伯伯不能上戰場,但是中行伯伯的確從未失手,有他在就好了。”趙鞅仍不明白智躒為何如此憤慨。

 “哎喲,我的好弟弟啊,你怎麼還不明白?”智躒站起來,故作生氣,假意朝趙鞅揮一拳。

 “長官饒命——”趙鞅假裝閃躲,仍是笑嘻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