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6章 內亂進階(2)

 “且聽我說完——”智躒拍拍趙鞅的肩膀,示意他不要著急。“偏偏季孫意如派了名親信出席宴會,在宴會上故意提起,之前魯國為答謝齊國大夫鮑國時也是‘七牢’。這下不得了,士鞅當場臉色大變。”

 齊、楚、晉、秦都是大國,地位相等。鮑國是齊國大夫,士鞅是晉國卿士,地位明顯高於鮑國。既然享用的牢數多少與地位尊卑有關,給士鞅和鮑國同等的待遇就成了輕視士鞅,所以士鞅不滿也是情有可原。

 “可是魯國給鮑國‘七牢’,本已失當。”趙鞅說道:“士鞅應是‘七牢’,鮑國只給‘五牢’即可。”

 在魯國。不僅季孫氏專權,季孫氏封邑的邑宰也都囂張跋扈。

 七年前,費邑的邑宰南蒯曾率領封邑的人背叛季氏。為了尋求外援,南蒯還跑到齊國請求援軍。他聲稱,費邑之人皆聽命於他,如果齊國伸出援手助他,他便將費邑獻給齊國,作為報償。

 季氏聞訊,派人索要費邑,齊景公權衡左右之後回絕了南蒯,並派鮑國送還了費邑的地圖籍冊。

 為了答謝鮑國,季孫意如親自相禮宴請,並奉上‘七牢’。

 “沒錯,明明是季孫氏無禮在先,可是誰讓季孫氏族強權大呢?”智躒說道:“如果不是季孫意如故意讓人說漏嘴,士鞅又怎會得知?”

 “最後怎麼安撫士鞅?”趙鞅問。

 “魯國給他獻上十一牢。”智躒搖頭道:“虧魯國還能制天子之禮,連續兩次失禮,真是貽笑大方。”

 依據禮制,諸侯招待天子以百牢,諸侯國相互宴請、諸侯國招待對方的卿大夫,不可過十牢。

 “只怪叔孫婼想力挽狂瀾,扶助公室,這才引起季孫意如處處針對,讓他出醜。”趙鞅感嘆道:“正道難為,邪佞尊寵。”

 “何處不都如此?天下烏鴉一般黑。”智躒冷冷說道。

 “齊有田氏,魯有季孫氏,宋國有驕橫的華氏。”趙鞅說道:“各國公室都岌岌可危。”

 “宋國公室不是主動發難,扳回一局?”智躒道:“公子城大約已在謀劃歸國了吧?”

 “還沒。他說要靜觀一年半載,視情況再定。”趙鞅說道。

 “華氏黨羽已出奔,還要視什麼情況?”智躒不解。

 “華氏於宋,絕對不輸季孫氏於魯。公子城吃過一次敗仗,想來仍心有餘悸,謹慎為上。”

 “這倒是,”智躒說道:“華氏雖遠走,實力尚存,不得不防。”

 “華向黨羽出奔陳國,陳國是楚國的盟主,想來他們是想尋求楚國的支援。”智躒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