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3章 一波再起(1)

 公元前520年,這個數字放在今天,絕對是民政局擠破頭,玫瑰花一枝難求,商家賺得盆滿缽滿的日子。放在兩千五百年,卻沒有任何特殊意義。

 偏偏,歷史像位經驗老到的編劇,盡力編派出不同凡響的節目,令後人回味無窮——不管甜蜜或苦澀,只要被記住就好。

 公元前520年的不平凡,跟“我愛你”毫無關聯,相反,這是充滿敵意的一年。因為跟仇恨對峙、爭權奪利、毀滅城池相關,所以,它是非常不友善的520。

 這一年春天,中原諸侯在調和完一對君臣矛盾後,踏上了各自返國的旅途。

 歸國後的晉國,滅了鼓國,正要鬆口氣。

 日益羸弱,早已形同虛設的周王室,不堪忍受一直處在被遺忘的角落,想來一次鹹魚大翻身。於是,一場綿延十來年的內亂悄悄點燃,一舉將周王室送上頭條。

 七年前,周景王的王后和太子相繼去世。去世的是嫡長子王子壽,嫡次子王子猛順位成為太子。

 王子猛雖是繼承人,卻不如庶長子王子朝得父親的歡心。王子猛性格木訥,內向寡言,王子朝則愛與父親親近,時時奉承問候。正所謂“套路得人心”,誰不愛被人捧著慣著的?更何況是天子。

 一邊是得到寵愛的王子朝及師傅賓起,一邊是備受冷落的王子猛和一眾擁護其卻焦慮不安的周王室卿士——單旗、劉摯及其子劉蚠等重臣要員。

 按照周朝禮制,太子與非太子的出行儀仗、車服旌旗都有嚴格區分。因為獨得景王寵愛,王子朝的排場飲食,穿戴行儀都視同太子,難免驕傲。他的傲慢無禮,很快引起王子猛擁護者的不滿。再加周景王態度含糊,縱容王子朝大放厥詞,雙方的矛盾更是一觸即發。

 周景王雖對王子朝寵信有加,由於朝中大臣不時旁敲側擊,說是不可廢嫡立庶,所以他很猶豫。

 王子朝能等,他的師傅第一個坐不住了。他藉口看到用於祭祀的雄雞自斷其尾,諷諫周景王要當斷則斷,否則反受其亂。

 周景王不作聲,一個計劃已經成形。

 初夏,周景王藉口打獵,命公卿陪同左右——太子幫的單旗、劉摯等人自然名列其中。把他們齊聚一堂,目的是到了合適的時機將這些人全部扣押,斷了太子的羽翼。

 合該王子朝沒有太子命,還沒來得及動手,周景王突發心疾,病倒在大臣的別苑,一命嗚呼。

 周景王雖曾私下對王子朝許下承諾,要立他為太子,可是並沒有公開此事。病重時,也來不及託孤,就匆匆謝世。既然沒有口頭或書面的任何交待,王子朝的太子位自然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