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58章 公開決鬥(2)

 昭公噙著眼淚,哽咽道:“寡人不能忍受季孫氏的僭越侮辱,還是走吧。”

 季孫意如也不作聲,冷冷看向對面的喪家之犬,嘴角嗤笑,眼神鄙視。成王敗寇,瞬間反轉。一個時辰之前,他求生不得,一個時辰之後,對方已無立錐之地!

 魯昭公轉過身,帶領一干隨從,離開季孫氏的府邸。臧昭伯等人陪同昭公去祖廟辭別祖宗,然後展開地圖,標明去處,收拾行囊,離開曲阜。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值得停下腳步稍做回顧,喘口氣再繼續。

 先看魯昭公的經歷。

 魯昭公的父親魯襄公去世後,由魯襄公與胡國女敬歸所生之子——太子子野即位。不想子野福薄命弱,三個月就去世了。

 太子去世後,時任執政季孫宿立敬歸之妹齊歸的兒子公子姬裯為國君,是為魯昭公。

 當時,關於立何人為國君,魯國內部是有爭議的。

 亞卿叔孫豹反對立姬裯為君。他的理由是,太子去世,有同母弟就立同母弟,沒有同母弟就立庶出的長子。年齡相當就選擇賢能,賢能相當就用占卜來決定。公子裯並非嫡嗣,也非庶出長子,不應該成為國君人選。

 除了資質不合,魯昭公當時已經十九歲,行為舉止仍是兒童脾性。國君兼兄長去世,居喪時他竟無哀痛悲慼之色,反而面上有喜,實為無德。

 末了,叔孫豹還大膽預言,如果一定要立他為君,將來必然成為季氏的憂患。

 回頭一看,叔孫豹一語成讖!不愧是說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的智者!

 季孫宿當日所想,無外乎是魯昭公心智稚嫩,乖巧聽話好操縱,不會與他作對。誰曾想,兔子被逼急了,也敢向老虎叫板。他的兒子季孫意如差點命喪於他之手,季孫家族三代苦心經營幾乎毀於一旦。

 依據叔孫豹的推論,魯昭公之所以會給季孫氏造成困擾,無非是他的性格。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十二歲定終身”,想來一個兄長去世卻不為所動的人,定是異常冷漠,冷血無情。這樣一個人,他的行為難以預測,令人膽寒。當然,這是程度嚴重的,輕者很可能我行我素,不知衡量輕重,權拿得失。

 如今看來,魯昭公屬於後者。

 子家羈曾對他幾次三番勸阻,他卻一意孤行,絲毫不讓步。

 第一次,箭未離弦,雙方還沒擺出架勢你死我活。子家羈的分析,無疑是審時度勢的。畢竟,公室失政太久,必須重新獲取財力人力軍事的把控,才能對抗季孫氏,否則定是寡不敵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