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5章 鑄刑于鼎(3)

 拋開晉國這場惹來非議的壯舉,讓我們將視線調轉到位於東南端的吳國。

 吳王闔閭即位後,重用了伍子胥和一干心腹,將吳王僚的親信清洗的清洗,驅逐的驅逐。聘問諸侯歸國的公子季扎也沒有為難他,只是順勢而為,承認這位晚輩的王位,轉而回到自己的封邑,做個不問時事的閒人。

 為了堵住悠悠之口,吳王還下令實施了一系列旨在減輕平民負擔的措施——

 降低賦稅徭役;派出官員大力扶持田地耕種,興修水利;加強官吏管理,尤其是對刑訟案件的審理,慎之又慎,除非殺人越貨,否則均從輕處罰。

 面向整個國家招募賢者能人,務求將文武俊傑均納入官僚體系,造福百姓;對鰥寡孤獨者,發放糧食救濟,長壽有福者,吳王親自探望,向國人釋放國王愛民如子的信號。

 這一系列的舉措得到推廣後,吳國上下空前團結,形勢一片大好。

 內既安,吳王闔閭開始把注意力投向國外。

 當年,吳王僚趁楚國國喪派兵偷襲楚國,出征的兩位將領分別是吳王僚的弟弟公子掩餘、公子燭庸。楚國早有防備,吳國很快陷入楚軍的包圍。得知吳國發生政變,楚國擔心哀兵必勝,吳軍被逼急了全力抵抗,到時雙方損失慘重。於是,時任楚軍主帥伯宛下令撤軍。最終,吳軍逃過一劫,倉皇撤退。

 兄長被弒,兩位弟弟肯定是不能再回吳國送人頭了。於是,兩人開始亡命天涯。公子掩餘逃往徐國,公子燭庸則逃到鍾吾國。

 兩人的存在一直是吳王的心腹大患,把這兩個潛在的威脅消除,吳王才能安心。

 此時,吳王認為時機已到。於是,他派出使臣,分別去往兩國,請他們交出兩位公子。

 此時的徐國和鍾吾國,都是楚國的附庸,仗著老虎的威風,根本不理睬吳國的請求。不僅如此,待使臣離開,兩國還私自縱放兩位公子,掩護他們逃往楚國。

 聽說兩位公子要來,楚昭王大喜過望。先是命監馬尹(注:官名,掌馬政。)迎接吳國公子,安排他們住在養地。接著又派莠尹然、左司馬沈尹戌率兵築城,把城父和胡地的土田劃歸二人。

 楚王的目的很明確,把二子當作棋子,隨時危害吳國。

 得知這則消息,楚昭王的庶兄、時任申地大夫子西請求面見楚昭王。

 “大王在上,請受下臣一拜。”子西恭敬的說道。

 “兄長免禮。”昭王示意子西起身,坐在他右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