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5章 鑄刑于鼎(3)

 “聽聞國有貴客,大王為此歡欣不已,下臣特來恭賀。”子西說道。

 “看兄長的神情,應是有好事相告。”昭王興沖沖的說道:“本王正想派人去往養地查看築城進展如何,想來兄長已經提前收穫喜訊了。”

 “正是。”子西點點頭,“下臣從申地歸來經過養地,築城正有條不紊,眼看峻工就在眼前了。”

 “如此甚好!”昭王喜形於色,“到時兩位貴客一到,便能入住城邑,賓至如歸,定會對本王感恩戴德。”

 “大王可知,吳王與兩位公子勢同水火,欲除之而後快?”子西問。

 “天下皆知,本王豈會不知?”說完,昭王哈哈大笑。

 “那——”子西語氣遲疑,問道:“大王此舉,是要激怒吳王?”

 “正是。”昭王得意洋洋的說道:“敵人的敵人就是本王的朋友,吳王的仇人就是楚國的座上賓。本王要利用兩位公子,與吳國鬥出個勝負。”

 “不知大王想要如何與他展開角逐?”子西一臉好奇。

 “待迎回兩位公子,問清吳國的駐軍防守、兵力佈防、用兵習慣,本人便命他二人將兵,把吳國打個落花流水。”說完,昭王神情嚮往,彷彿想象已變成現實。

 “大王可知吳王為人如何?有何才幹?”子西又問。

 “吳王嘛——”昭王想了好一會兒,說道:“無非是個弒君奪位的宵小罷了,不足為慮。至於才幹......他曾是吳國上將軍,打了無數勝仗,立過不少功勳。”

 “據下臣截獲的情報,吳王禮賢下士,愛護子民,深得臣民愛戴,絕非宵小鄙陋之人。再者——”子西字斟句酌道:“從前他任上將軍,楚吳兩國交戰,皆是吳勝楚敗。”

 “這——”昭王頓時十分尷尬,為了緩解氣氛,他清了清嗓子,說道:“本王對吳國瞭解不多,多虧兄長指教。”

 “下臣所來並非是炫耀所長,而是為勸解大王,莫要迎回兩位吳國公子,以免惹怒吳國,招致報復。”鋪墊已經夠久,子西決定單刀直入主題。

 “兄長所言極是,吳王有才幹,善謀能戰,是個不可小覷的對手。可是,從前我國戰敗乃是因為太過輕敵。如今卻不同,有了兩位吳國公子助陣,本王相信,我國的勝算一定大過從前。吳國若要報復,何懼之有?”昭王信心滿滿。

 “下臣所指,並非某次戰役的輸贏,而是不該故意激怒吳國,引來紛爭。”子西解釋道:“吳國是周王室的後裔,先祖去往南蠻海域,與世隔絕多年,終於發展壯大。自崛起至今七十餘年,與我國的摩擦也持續了七十多年,吳國的實力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