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9章 兵臨漢水(1)

 “哦......是‘黃父會盟’吧?”董安於想了想問道。

 趙鞅點點頭,說道:“正是。”

 “那會我已去往上地任郡守,正好錯過你第一次在諸侯面前亮相。”董安於說道:“我一走就七年,如今歸來又有七年了。”

 “師父不在的那些日子,我就像只沒頭的蒼蠅。”趙鞅突然生出許多感慨,“只是這一前一後,許多事情都變了。”

 “比如你和智將軍,已然恢復了邦交,中間發生的事情不過是插曲而已。”董安於總結道。

 “不一樣。”趙鞅輕輕搖頭,淡淡說道:“從前是年少無知的情誼相知,如今是共同利益的捆綁。時移事易,我和他都不再是從前的我們,所以......”

 “至少對待士鞅和中行寅的態度,你倆是一致的,已屬難得。”董安於說道:“過去種種,譬如昨日已死;未來種種,仿若今日新生。識時務者為俊傑,過去只能回味,千萬不要眷戀甚至沉迷。”

 “我明白師傅的意思。”趙鞅用力點頭,說道:“我和他都不是吟風弄月的書生墨客,我們有各自的使命前程,這一點我從未忘記。”

 “如此便好。”董安於頷首,接著說道:“晉國霸權雖在,人心已失,公室衰弱只會加劇。諸侯已然看清,你也應該明白,未來是各卿家的角逐,萬不可掉以輕心。”

 “我已經拋棄幻想了。”趙鞅站起身,環顧四周,重新坐下,“未來,不只士氏、中行氏,或許魏氏、韓氏、智氏都是敵人對手。”

 “正如遊吉所說,‘不始亂’,不要首先發動禍亂。至於其他——”董安於低頭一想,說道:“要做好任何事情都會發生的準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

 趙鞅輕輕點頭。

 “依你看,楚國若要報復蔡國,事態會如何發展?”董安於問道。

 “要麼蔡國被楚國滅,要麼蔡國向外求援成功,苟且得生。”趙鞅說道。

 “你傾向於哪一種?”董安於打破砂鍋問到底,不給趙鞅模稜兩可的空間。

 “嗯——”趙鞅猶豫半晌,低頭又抬頭,皺眉又舒展,終於得出結論,“後者吧。”

 “有何依據?”

 “蔡國曾被楚靈王滅過,楚平王又令其復國。照理說,兒子不能違備父命,所以,至少現任楚王不會再滅蔡。”趙鞅細細分析道:“蔡侯受楚國令尹之氣,無端受困三年,此仇不能依靠我國得報,必定別尋他國。無論如何,定要洩憤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