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5章 柏舉之戰(3)

 雙方都跑累了,在河流附近暫停歇息。

 吳王派人傳令,既然已是囊中之物,早早收了,以便大軍繼續往前衝,早日深入楚境。夫概的行動釋放的意思卻相反——不急,待楚兵渡河時再發動進攻,事少功多,事半功倍。

 不得不說,當年的公子光退化了,不復往日的果斷睿智,從前的豪情血性不再。當然,也有可能是,地位變了,考慮問題更審慎,更周全,不再是匹夫之勇,熱血奔騰。

 眼前的夫概替代了公子光,他殺伐果決,意氣風發,視死如歸,冷靜多謀。

 很快,楚國的慘兵敗卒頭也不回爭先恐後的渡河,行進到一半,夫概便率領麾下士兵對楚兵發起了攻擊。

 先頭的想趕緊靠岸,奈何心慌腳軟,邁不開步子;中間的兩頭不是人,向前太遠,靠後又人擠人;後面的距離吳軍最近,打得哭爹喊娘,痛哭流涕。

 “半渡而擊”不愧是屢試不爽的致勝法寶,吳軍聰明的利用了這一點,輕易攫取到果實——近半楚軍被俘。

 如果有如果的話,殘存的楚兵中有個有威信又兼頭腦冷靜的將領站出來主持大局,臨河不渡背水一戰,估計楚軍的損失不會那麼慘重。可惜沒有如果,恐懼壓倒常識,敗軍之卒仍難逃劫難。

 正在此時,楚軍主力兵敗的消息傳到沈尹戌的耳朵。他當機立斷,率領部屬兵馬從息邑(今河南息縣)趕來應援。軍情緊急,不敢有絲毫懈怠,大軍晝夜不停,眾將士心急如焚,恨不得立馬插上翅膀飛到同伴身邊,解救其於水火之間。

 前方戰事不停,僥倖過河的楚軍踉踉蹌蹌的來到河對岸。他們身心俱疲,又渴又累。肚子餓得“咕咕”叫,手腳發軟,已經邁不動步伐,填飽五臟廟升至當務之急。儘管驚魂未定,卻不得不著手尋找開闊平地埋鍋造飯。他們在雍澨(今湖北京山縣境)停留,倒米入鍋,生火燒飯。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一步輸,步步輸,人心散,地利失。此時的楚軍,天都不助,不怪吳軍運氣好。

 夫概率兵趕到對岸時,楚軍正準備吃飯。看到吳軍,哪裡還有閒心用飯,又開始逃亡之旅。於是,吳軍施施然的坐下,慢慢享用敵人親手炮製的熱氣蒸騰的米飯。飽腹之後,抹乾嘴巴,拿起武器,繼續追趕楚軍。

 一邊是飯飽力足,一連是腳軟心慌肚子空空,結果自是不言而喻。

 就在此時,沈尹戌率部趕到,雙方展開激戰......

 楚國郢都。

 按照計劃,預計會有二十萬大軍參與此次戰役,本該信心滿滿,躊躇滿志才對。可是對手是吳國,近十年來楚國對吳少有勝績,所以,朝野上下仍是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