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1章 重返郢都(1)

 時間來到公元前505年,距離吳軍入郢已有月餘。

 吳軍上下仍在歡歌喜宴,夜夜觥籌交錯,杯盤狼藉。美酒在手,美女在懷,吃穿用度盡是他國供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任誰到了此地都會流連往返。醉過之後是美人臂彎溫柔鄉,芙蓉帳暖日春宵。此等生活,與神仙何異?

 就在吳國縱享絲滑紙醉金迷大肆揮霍楚國財富的時候,危機正匍匐而來,步步逼近。

 五年前,吳國曾以越國不跟隨其討伐楚國為由,引兵伐越,並在檇李擊敗越軍。為此,越國一直懷恨在心。無奈,吳國國勢強大,在尖兵利刃面前,越國只能忍氣吞聲。

 此刻,吳王帶領傾國之兵離開近兩月,重臣武將大都隨軍出征去了,只剩老弱幼小留守監國。大仇不報,更待何時?於是,越王允常當機立斷,親自率兵討伐吳國都城——闔閭城。

 說到吳國都城,歷史書上總是整齊劃一的寫著——蘇州。既然提到,有必要把這個訛傳給破了。

 通常情況下,如果選擇權在自己手上,統治者都會非常慎重並且一定會經過全面的考量才會定下都城。都城通常需要具備——地勢平緩風景絕佳、易守難攻有險可據、交通往來便利等等條件。實際上,從吳國興起到滅亡,蘇州只是個人煙稀少的偏僻小地,根本不可能成為都城。

 據《史記 春申君列傳》所載,“春申君請封於江東,考烈王許之,因城故吳墟”。楚考烈王是戰國末期的楚國國君,那個時候才在吳國廢墟上興土建城,可見在此之前蘇州是沒有成規模的建築的。既然如此,何來都城一說?

 畢竟,越吞吳,楚滅越,最終吳國為楚國擁有,沒理由在此之前故意焚燬。

 從歷史上看,一國的都城並非固定不變,而是隨著國家發展的需要、國力興衰的變化而遷移。

 比如秦國,建國後很長時間都城都是雍城。春秋末年,為了東擴疆土,遷都涇陽。到了戰國,為了收復河西之地,再次東遷至櫟陽。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後,秦國實力大增,又將都城略往南遷至咸陽,直至統一六國。

 吳國也不例外。

 從吳國的創始人吳太伯在朱方(今江蘇鎮江丹徒)立國起,歷經19世君王共581年,吳國的都城都在此地。

 吳王壽夢繼位後,得到晉國扶持的吳國迅速崛起,與楚國戰事頻仍。兩國之間曾爆發過一場大戰——衡山之戰。在這場戰役中,楚軍一路氣勢如虹所向披靡,一度將軍隊推進到距離朱方只有幾十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