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50章 力排眾議(2)

 “如此明目張膽,弄得人盡皆知,難怪會敗。”趙鞅搖頭。

 “‘三桓’若敗,被連累的不知多少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三桓”的相關利益人再怎麼都比陽虎多。無論是出於維護舊主,還是為了自身利益不受損失,他們都會選擇效忠前主,而非倒戈。”董安於說道。

 “這倒是。”趙鞅輕輕點了點頭,想了想又道:“‘三桓’不過是繼承者年輕識淺一時軟弱罷了,祖輩積攢下來的家底人情仍在,陽虎無法輕易取代。”

 “季氏首先發難,買通駕車者,許以承諾,動之以情。於是駕車者臨場倒戈,驅車疾馳,直奔孟孫氏的住所。孟孫氏早有準備,加固了防禦,率領家臣兵士馬上加入了戰鬥。很快,叔孫氏也聞訊趕來。”

 “三家合力,眼見寡不敵眾,陽虎的部下馬上調轉兵戈。見勢不對,陽虎迅速劫持了魯國國君與‘三桓’對陣。”董安於說道:“雖有國君在手,仍是難敵眾志成城,陽虎不得不退守陽關。”

 “退守陽關已是大勢已去,不過苟延殘喘罷了。”趙鞅皺眉說道。

 “正是。”董安於無奈的笑道:“三年的堅守抵不過數月的幾次進攻,昔日榮耀一去不復返,眾黨羽也作鳥獸散,權力的版圖分崩離析。”

 “不知陽虎現居何處?”

 “難以知曉。”董安於搖頭。

 “大約是逃往臨近各國尋求庇護。”趙鞅猜道:“魯國與齊、衛、宋相臨,左右不離這幾國。”

 “齊國與魯國素來有姻親關係,想來齊國當是首選。”董安於道。

 “以陽虎的野心,如果選擇去齊國,絕不可能是避難,一定是想借齊國之手除掉‘三桓’。”趙鞅大膽假設。

 “正好與齊國趁機奪取中原霸權的主張不謀而合。”董安於先是表示贊成,忽然又話鋒一轉,“但是,齊國應該不敢輕舉妄動。”

 “哦?”趙鞅挑眉看向董安於。

 “跟鄭、衛不同,魯國是我國的忠實盟友,一旦齊國對魯發難,我國會義不容辭的聲援魯國。齊國召集鄭衛盟會已是挑釁我國,再敢討伐魯國,豈非捋虎鬚?”董安於緩緩道來。

 “話雖如此,以齊國的莽撞,萬一齊侯聽信了巧舌如簧的陽虎,說不定真的會毅然決然。至於我國的反應,想來也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趙鞅的失望溢於言表。

 “宗主是擔憂士將軍根本不會把魯國的得失當回事?甚至根本不管魯國的死活?”董安於問。

 “舉國上下包括君主,可還有人在意?”趙鞅冷哼一聲道:“魯昭公至死都不能返國,期間我國與齊國都有多次商榷斡旋,結果呢?難道不是有人故意拖累?或是明著相助暗裡使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