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51章 力排眾議(3)

 “最出名的一個案例足見他的詭辯狡猾——”趙鞅輕咳一聲,說道:“說是有次洧水漲水,有一富人溺水而亡,家人著急尋找他的屍身。聽說有人打撈到,富者的家人想花錢贖回,打撈屍身者卻要價甚高。”

 “富人去找鄧析,鄧析讓他不要著急,因為他是唯一的買主,不可能賣給別人。富人聽了他的話,不再提贖屍之事。過了兩日,撈屍的人沉不住氣也去找鄧析。鄧析也讓他不要著急,因為屍身的家人不可能到別的地方去買屍體,只要他耐性等待,對方一定會來找他。”說完,趙鞅搖頭大笑。

 “如此一來,事情便陷入僵局根本無法解決,本來尋求幫助的人反而被困住了。最終,鄧析卻收了雙份報償,成為最大贏家,真是個精於算計的訟師。”說完,董安於與趙鞅相視而笑。

 “持兩端之說,辯詞無窮,以是為非,以非為是,治國者以為此風一起,勢必引起民心多變,動搖國本。所以,他們才決定痛下殺手。以為殺鄧析便能定民心,明是非,正國法。其實不然——”趙鞅大不以為然,“竹刑已被保留並流傳,殺鄧析是適得其反,無非是昭告世人治國者無能罷了。”

 “鄧析之說,雖有詭辯的成份,難免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無論如何,不過是言辭上的較量,逞口舌之利罷了。若說動搖國本,子產鑄刑鼎在先,豈不是要把執政大人一併處刑?”董安於也是頗不以為然。

 “比之於鼎,竹簡攜帶方便,易於傳遞,其實是對鼎刑的發揚,一脈相承。鄧析承擔了廣之於民,流佈擴散的信使之職,何罪之有?”趙鞅又道:“不過是統治者已知民心渙散卻無心無力收拾,鄧析掀起的小小風浪令他們大驚失色,以為要掀翻他們的大船,所以才矯枉過正小題大做。”

 “可惜了鄧析,比前人走得更遠,卻也因此成為殉難者。”董安於感慨道:“甘棠樹高大茂盛,因為召伯曾在樹下聽訟,眾人便極力呵護這顆樹,不敢砍伐,生怕傷著他的枝葉。因為一個人尚且顧念一顆樹,更何況用其道卻棄其人。無論如何,駟歂此舉,絕非勸賢尚能的卿相所為。”

 “縱觀鄭國過往,比之子產、遊吉,怕是再難有執政能與二人匹敵。”趙鞅語氣惋惜的說道:“可惜無緣與子產會面,幸好曾受過遊吉當面教誨,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