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51章 力排眾議(3)

 “宗主說的是他對鄧析的處置?”董安於恍然大悟。

 趙鞅點點頭,說道:“鑄刑鼎由子產首開先河,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之後就是我和中行寅徵鐵鑄鼎,將律法公之於眾。鄧析所為,不過是將鑄鼎改為刻於竹簡之上,卻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實在可憐。”

 兩人所說,乃是鄭國大夫鄧析制竹刑一事。

 正如趙鞅所說,鄧析所為不是開天闢地第一個,不過是律法的載體從鼎變成竹簡,為何竟會因此招來殺身之禍呢?

 “有種說法是,鄧析所制刑法並未得君命所授,故為私造,忤逆犯上,所以被誅。”董安於說道。

 “誅其人卻用其刑,絕非勸賢治國之道。”趙鞅說道:“據稱,這部刻劃在竹簡上的律法在鄭國廣為流傳,鄭國上下並未就其內容有所質疑。既是沒有質疑,便算是認可了其合理性,沒有理由將起草者誅殺。”

 “宗主所言極是。”董安於先是點頭,接著皺眉道:“恐怕是引發了國君世族的不安,所以才招來了殺身之禍。”

 “此事我略有所聞。”趙鞅低頭想了想,說道:“據說鄧析其人博學廣識能言善辯,結交甚廣,不分貴賤尊卑,但凡投緣便結交為友。在他將律法一筆筆刻劃時,早已爛熟於心。平日裡,他也會與人高談闊論,積極傳授。律法經他之手,大顯神威。”

 “他還招收門生聚眾講學,縱橫捭闔,比較分析,並將弟子分組,就同一件事正反深淺的挖掘,相互攻訐。這樣的場景吸引了不少參與者和旁觀者。許多人慕名而來,有的為求知,有的為看熱鬧,擠得街道閭巷熙熙攘攘水洩不通。”

 董安於也接收到許多關於鄧析在鄭國傳法的消息,說起來是如數家珍。

 “他的影響力日甚一日,很快便成為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說著,趙鞅忍不住笑了笑,“這個鄧析頭腦倒是靈活得很,一開始他還無償替人排憂解難,寫訴狀打官司。後來,求助於他的人越來越多,他便開了價碼。”

 “按照案子的複雜程度,大案收一件外衣,小案收一件襦褲作為報償。即便如此,拿著衣褲前來詢問的人仍是絡繹不絕。”董安於也笑了笑,說道:“不知羨煞多少追名逐利卻屢屢敗走者。”

 這樣一看,律師行業的開山鼻祖就是鄧析無疑。在兩千五百年前那個封閉逼仄的空間中,竟讓他殺出一條金燦燦的名利大道,在幫助平民實現有限的公義的同時又賺足了眼球,他的聰明機智實在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