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3章 亟治之難(1)

 “要說聯姻之道,士氏和中行氏是旗鼓相當。”董安於補充道:“士氏跟周王室的重臣劉氏世代為婚,關係甚篤。”

 董安於說的劉氏,其實是周王朝分封的眾多諸侯國之一——劉國的國君。劉國的開國國君劉康公是周頃王的幼子,他的兩位同母兄弟都是周天子,分別是周匡王、周定王。他被分封在劉邑,從此以邑為姓,稱姬姓劉氏。

 由於劉氏與周王室血緣親近,從劉康公、劉定公、劉獻公、劉文公到如今的劉桓公,歷經五世都是王室卿士。

 一方面,他們是自己所在采邑的一方之主,另一邊,他們又在周王室總攬朝政,號令諸侯,權勢顯赫。

 歷時近二十年的“王子朝”之亂,表面上看是兄弟爭位,其實背後是擁立王子猛的周王室卿士劉文公、單穆公跟支持王子朝的賓起、毛伯得、尹文公、召莊公等人的權力角逐。

 由此可見,周王室雖氣勢衰微,身為王室重臣,號召力仍不小。士氏選擇跟世為王卿的劉氏結為姻親,可說是志在千里,深謀遠慮。

 “的確是高瞻遠矚。”趙鞅十分佩服,讚歎連連。

 “照此看來,兩家領先各卿家也是實至名歸。前輩運籌策劃周密,後來者又鍥而不捨持續發力。”周舍說道。

 “仔細一想,幸好咱們多了個晉陽城,否則真是毫無籌碼在手。”趙鞅忽然覺得很欣慰,慶幸三年前的決策。

 初時只覺諸事紛擾,身陷其中,無法自拔。釐清頭緒後發現,看似並非急切的事情,事成後竟舉足輕重不可或缺。事後才明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冥冥之中早有答案。

 晉陽城的建成意味著——趙氏的發展方向北移,開拓疆土的前沿陣地開闢完成。若是繼續固守現有果實,晉陽城也可作為支點。無論如何,趙氏進可攻,退可守,遊刃有餘。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晉陽城建造得非常及時,功在當下,利在後世。

 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用在晉國和衛國的關係上再恰當不過。

 這一年,齊衛再次來襲。冰雪消融,春寒料峭,聯軍已迫不及待渡過黃河直奔晉國而來。

 關於是否渡河,齊國內部是有爭執的。畢竟,作為春秋稱霸時間最長的霸主,晉國的霸權雖失,無奈瘦死駱駝比馬大,實力仍不容小覷。

 結果,齊國大夫邴意茲力排眾議,堅持一定要過河。他的依據是——

 此次聯軍駐地位於魯國垂葭(今山東鉅野西南),此地水域發達,乘船過河後可用精兵討伐晉國河內(今河南新鄉市衛輝市)。晉國若要迎戰,需從絳城(今山西侯馬市)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