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1章 內外合力(3)

 趙鞅收到情報,很快得出結論——潞地的戰役明顯比朝歌難打,於是立馬派人前往絳都請求增援。潞地距離絳都很近,很快收到回應。這一次,智躒沒有為難趙鞅,派出晉國的精銳步兵加若干騎兵弓弩手前來助陣。

 若是隻有四家,衛國距離潞地最近,應該第一個現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親友團熱情洶湧,不在計劃內的鄭國也趕來湊熱鬧。趙鞅一聽,心下一緊。鄭國曾是春秋小霸,論戰鬥能力,跟宋國不相上下。

 既是事出有變,只得做兩手準備。趙鞅把前來增援的軍士分為三隊,一隊繞到潞城的背面,另外兩隊分別前往潞城的兩個入口駐紮,隱蔽待機。至於他率領的軍士,依舊分散在城池左右,一副準備強攻的模樣。

 鄭國和衛國的軍隊半路相遇,雖然事先沒有盟誓,因為共同的敵人,兩國軍士很快就打成一片相談甚歡。兩軍甚至還談到如何部署怎樣配合,一定把不講誠信的晉國軍隊消滅,救出無辜的兩大家族。

 兩家出兵迅速,自以為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不曾想,趙鞅安排的伏兵已經在要道等候多時。見到兩支軍隊,彷彿餓狼見羊,猛撲狂咬,風捲殘雲般,全部拆吃入腹。

 鄭衛算是被打殘了,隨後出兵的齊國、魯國、宋國就沒有那麼好對付了。他們吸取鄭衛兩國的教訓,避開要道,用輕騎開道,繞小路走,直撲潞城。

 趙鞅滿以為有了鎮守入口的兩路奇兵可以高枕無憂,不想一招鮮不能吃遍天,只得倉促應戰。由於實力懸殊,晉國士兵被三國的氣勢壓制,陷入被動。城內的兩大家族見狀,趕緊開門迎敵,準備來個前後夾擊,把晉軍一網打盡。

 眼看已是千鈞一髮,情勢萬分危急。幸好,安插在背面的晉軍聽到城內有響動,抓住時機偷偷爬上城牆,上去不說,還把旗幟換成自家的。殺得眼紅的兩大家族,忽然聽到城樓上喊聲一片殺聲震天,心膽俱裂,急急關門入城。

 因為這個插曲,三國將士也變得驚慌失措,放緩了對晉軍的圍攻。晉國軍士總算喘上一口氣,勉強支撐過來。

 趙鞅所率部跟奇襲的一支會合後,跟三國軍隊對峙,雙方都在休整,僵持待機。休整過後再戰,趙鞅所在部寡不敵眾,很快便落入下風。雖然勉強維持不敗,難免左支右絀,力不從心。無奈之下只得選擇後撤,保存實力,徐圖再戰。

 隨著三國的到來,兩大家族實力大增。五方首領會面後,把各自軍士、戰車、武器數量清點,又對各家優勢劣勢做了分析對比,定下了應對晉國軍隊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