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2章 內外合力(4)

 戰略上,必須做好長期的、間歇性作戰的準備。至於何時何地會有戰事,主動權則在對方手中。齊、鄭、宋、魯、衛五國,曾經都是晉國的盟國。除了齊國態度曖昧反覆無常,鄭國曾在晉楚之間左右搖擺,剩餘三國無論從地緣上或是從政治上都應該是晉國的死忠。

 沒曾想,一場晉國卿族的內訌竟引發了反晉聯盟的同仇敵愾。與其說是兩大家族外交手腕得力,權謀過人,贏得朋友為之赴湯蹈火,不如說是諸侯藉機對晉國言而無信輕視諸侯自以為是的總清算。

 照理說,造成諸侯背晉的元兇首惡是士鞅。士氏家族成為晉國公敵,各諸侯應該拍手稱快,樂見其成。可是,他們卻對士氏既往不咎,反而出錢出力出兵,不惜與晉國為敵也要把兩大家族送回絳都。為什麼?

 細細追究,趙鞅難辭其咎,晉國公室也是作俑者。

 在外界看來,兩大家族之所以被逐,事實清楚明白——晉國國君昏庸,聽憑佞人左右,黑白顛倒,混淆是非。兩大家族蒙受冤屈,才會劍指公室。各國支援其實是為了伸明正義,有種“義戰”的味道。

 當然,認真追究起來,兩大家族公然向國君開火,罪責難逃。但是,既然事有兩面,怎能要求所有人都站在一面,獨留另一面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麼一想,齊國組織進攻雖有藉機號令諸侯揚盟主之威的意思,晉國確實也有讓人討伐的藉口。

 蒼蠅不盯無縫的蛋,不怪蒼蠅嗜腥,只因有裂縫讓它有機可趁。

 從這個角度看,趙鞅得罪衛國的罪責可以減輕。畢竟,樂祁一事上,趙鞅態度友好,極力斡旋,他跟宋國沒有心結。對魯、對鄭亦如是。

 所以,趙鞅也是個倒黴蛋。智躒口口聲聲說是趙鞅惹下的禍端理應由他擺平,難道公室無過?智躒無罪?現在變成是晉國公室招惹來的諸侯聯軍也要由他對付,這是無辜累罪,他的錯不應延伸到此。

 無奈,歷史的戲劇性和生活的意外同樣弔詭,無論你是帝王將軍或是平民庶人。有些事情一開頭是你負責,後來一系列的衍生品你也脫不了干係,責任一旦揹負,必須到事情了結才能結束。

 幸好,河有兩岸,事有兩面。這也意味著,如果趙鞅能夠平息這場變亂(雖然在智躒看來是他的份內事),仍能收穫價值不菲的副產品——通過組織戰事,統軍作戰,趙鞅得到鍛鍊並且收穫威望。

 從前,趙鞅大都從事治理內政,整頓吏治刑獄等職事,很少在戰場上嶄露頭角。

 似乎從趙衰開始,趙氏家族在軍事上的建樹一直十分有限。估計跟趙衰對子女諄諄教誨,務要謙退讓賢,切記明哲保身有關。

 趙盾是個異數。他雖灼熱如夏日驕陽,也只是在處決政敵時心狠手辣,而非戰場上擒敵殺將勇猛過人。相反,他挑起的戰事倒是引來了一系列對晉國十分不利的外交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