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2章 內外合力(4)

 經歷“下宮之難”的趙武,無論朝堂執政,還是治家教子,彷彿復刻了趙衰時代的“無為而治”,甚至,他比趙衰走得更遠,更保守。當然,他選擇這麼做,跟他身上烙印的家族慘案息息相關。這種影響從趙成過渡到趙鞅時,忽然斷了線。

 這跟趙鞅與生俱來的性格有關,更與時代的脈搏跳動休慼相關。春秋末年,以卿族強族為代表的新興地主階級興起,要想不被淘汰,必須順應潮流,銳意進取。否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趙鞅此時面臨的處境不禁讓我想起《亨利亞當斯的教育》一書中作者父親在英國的遭遇。

 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代表北方資產階級的林*肯就任總統後不久,南方奴隸主突然發動偷襲。北方本以為雙方的分歧會以談判的方式解決,沒有預料到兵戎相見,準備不足,南方搶得先機,節節逼進。

 就在此時,作者的父親去往英國赴任,擔任美國駐英國大使。去到英國,自然要同英國的上流社會進行交流。英國人很傲慢,他們公開表示不承認林*肯政府,更不承認美國駐英大*使的合法性。

 於是,這位新上任的大使只得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居所。他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繼續尷尬的待著,二是找個理由打道回府。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他選擇留下。

 很快,北方強大的生產力提供的經濟能量以及符合潮流的生產關係引導人心倒向北方,南方開始節節敗退。

 最後,戰爭以北方勝利告終。

 英國一直支持南方政權,併為之輸送武器製造軍艦。現在北方勝利,南方政權則被定義為反政府組織,英國必須為自己的投注錯誤付出代價——美國駐英大使對其開出鉅額索賠清單。

 最終,這位大使因為此事蜚聲政壇,之後還被提名所在黨派的總統侯遠人。

 如果沒有忍住當時的屈辱,何來後來雄厚的政治資本?

 看到此,可以大膽展望,假如趙鞅能把這場攪動整個晉國,波及中原諸侯國的亂局平息,或許他也可以像那位駐外大使一樣,熬過漫漫長夜,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

 當然,此時這個預想還太遙遠,他必須把戰役一場一場的打下來。

 擺在他面前的,還有數年的戰火要直視。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