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5章 臥薪嚐膽(1)

 “君王應和百姓共同從事耕織,消除百姓的禍害,以防上天降下災殃;開闢荒地,充實倉庫,讓百姓富足;不要讓民眾曠時廢業,以致醞釀禍亂。”

 “天時將有反覆,對付吳國也會有間隙可乘,只有懂得天地運行的規律,才能從中取利。如果對吳一時還無機可乘,天時還沒有轉化的跡象,君王就應專心安撫和教育民眾,等待報復時機。”

 聽完范蠡一番天時人事的說辭,越王連連稱是。想當初,就是因為不聽范蠡的話吃了大虧。經過三年共患難的僕役生活,越王已經十分了解范蠡的為人,於是說道:“不穀(意思如同‘寡人’)之國,就是蠡之國,一切聽憑大夫謀劃。”

 范蠡先是謝過越王的信任,接著又道:“國境之內,如何治理百姓,比如怎樣限制春、夏、秋三季的遊樂活動,不擾亂農事,不違反天時,使五穀豐登,人口繁衍,令君臣上下都滿意——這些事情,在下比不上文種。”

 “國境之外,對付敵國,決斷大事。順應陰陽的變化和天地的運行規律,做到柔順而不屈服,堅強而不僵硬。賞罰的施行以天地為常法,生殺取予以天地為準則。天因人,聖人因天。人怎麼行動,天地就顯示怎樣的徵兆,聖人憑藉天地的徵兆去完成大事。”

 “所以,能戰勝敵人而不給它報復的機會,奪取敵人的土地而不讓它奪回;兵勝於外,福生於內,而名聲卓著——這些事情,文種不如我。”

 “愛卿所言極是。從今往後,內政交文種,外事由大夫主持。”越王高興得合不攏嘴,心頭大石終於落地,積壓在心中的憤懣一掃而光。

 分工已定,范蠡把文種叫到一起,草擬越國的內政外交政策。二人起草完畢,呈遞給越王。越王看後,很快敲定。

 “夫椒之戰”結束後,越國的三萬人馬只剩下五千,要擴大軍備,必須先有人。人口蕃盛,發展經濟才有勞動力,軍隊才能增加軍士人馬。

 為此,增加人口被提上日程。

 “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不允許老少配,目的是提高人口質量,優生優育,防止後代品質不好;提倡早婚早育——女子十七、男子二十必須嫁娶,否則禍及父母。

 這些是硬性規定,老百姓必須做什麼。只要牛耕田,不給點甜頭,如何激勵?

 緊接著,政府的補貼下來了——

 要生孩子的提前上報,公家會派醫生守護,保障安全生產;生男孩的,賞兩壺酒外加一條狗;生女孩的,賞兩壺酒外加一頭小豬;生雙胞胎的,公家供給食物;生三胞胎的,公家供給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