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5章 臥薪嚐膽(1)

 目光調轉到長江中下游,兵敗過後作為奴隸抵押在吳國服侍吳王的越王勾踐,苦日子終於熬到了頭。

 此時,距離“夫椒之戰”已近三年。這三年裡,越王勾踐跟妻子在吳國做牛做馬,服著苦役。為了讓父親在九泉之下安心,吳王特意將越王夫婦安置在闔閭墓旁的草屋中,時時提醒越王曾經犯下的罪行。除了守墓,越王夫婦還要日日拜祭打掃,以期贖罪。

 除此之外,夫差每次出行,都命勾踐為他駕車,以示越國已完全臣服於吳國。

 范蠡也沒少受罪,餵馬砍柴,灑掃庭院,生火燒飯,清洗魚網等等,卑微低賤的僕役乾的活,一樣不落的包攬上身。

 功夫不負有心人,吳王夫差對越王勾踐的表現很滿意。既對父親有了交待,又逞了大王的威風,還大大羞辱了越國。看樣子,以後越國一定會服服帖帖,哪裡還敢反抗?

 於是,越王夫婦以離鄉太久,思念親屬為由,請求吳王允許他們返國。吳王夫差志得意滿,欣然允諾。

 就這樣,越王勾踐一行順利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

 回到家鄉,看到治下民生艱難,人口凋敝,景象淒涼,勾踐不禁悔從中來。因為自己的不自量力,差點斷送了父輩打下的江山。更難堪的是,身為一國之主,竟淪落到為奴為婢的境地。這份屈辱,人前哪敢流露?只能在夜深人靜偷偷飲泣。第二天,擦乾眼淚,忍著煎熬,艱難前行。

 為了激勵自己奮發向上,勾踐在屋裡掛上一隻苦膽,提醒自己,絕不忘記曾經受過的侮辱!

 總有一天,吳王加諸己身的羞辱是要償還的。若要報仇,僅憑一腔恨意是無法實現的。越國的實力弱於吳國是不爭的事實,要想戰勝吳國,摧毀吳國,唯有一條路——富國強兵。

 為此,越王召來范蠡,問他如何才能增強越國的實力。

 范蠡說道:“治理國家有三件事要注意:國家強盛時要設法保持;國將傾復時要設法轉危為安;平時處理國家政事要節制得當。”

 越王問:“如何才能做到這三點?”

 “要保持國家強盛就應順從天道,要使國家轉危為安就應順從人道,要妥善地處理國家政事就應順從地道。”

 “而今越國已度過危機,要如何處理政事?何為順從地道?”越王追問道。

 “只有大地能包容萬物,畜養飛禽走獸,受其名而享其利。凡物不論好壞,都使之成長,養活人的生命。時令不到,不能勉強生長;功夫不深,不能勉強成事。順乎自然,權衡天下大勢,等待時機的來臨,再加以匡正,才能在適宜的時機使天下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