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章 北上會盟(1)

 見吳國賓相不出聲,子服景伯繼續道:“周天子統一天下,制定禮法,最高的禮物供奉不超過十二。”眼見吳國賓相怒目而視,橫眉豎眼,子服景伯只得又補充道:“若是貴國執意要打破禮制,小國也不得不遵從。”

 作為小國的外交官,子服景伯可說是竭盡全力為魯國挽回面子,同時兼顧勸諫吳國,千萬不要得寸進尺。一番話說得是既委婉又堅決,既有理又剋制有節。

 無奈此時的吳王,已被幾場勝利矇住雙眼,看到魯國公室積弱,季孫氏幾代人發號施令,根本不把魯侯放在眼裡。子服景伯的良苦用心他們根本視而不見,君臣二人都不約而同的搖頭,意思再明顯不過——大王就是要百牢,偏要壞了規矩,以此昭告天下,老子天下第一。

 宴席結束,子服景伯恨恨道:“吳將亡矣,棄天而背本。”

 這番推測,依據是儒家的“順天承命,仁德治國”。違禮者,上天不佑,背棄天命,最終必然遭遇禍害。“背本”二字卻值得玩味。

 周太王古公亶父共有三個兒子,由大到小分別為太伯、仲雍、季歷。季歷十分賢能,又有一個出生時天有異相、暗示具有聖德的兒子昌。深諳天象者說,昌能匡扶正義、扭轉乾坤,未來會有一番驚天動地的成就。太王本就欣賞季歷,聽說其子如此,更是傾向於傳位季歷,以便將來傳於昌。

 得知父親的心意後,為了不讓父親為難,太伯、仲雍雙雙離家出走,去到荊蠻之地。去到之後,還入鄉隨欲,在身上刺花紋、剪斷頭髮,以此明志,對王位毫無眷戀。

 不出二人所料,季歷果然繼位,其子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姬昌。

 逃至荊蠻後,太伯自稱“句(音‘溝’)吳”,荊蠻人對他的高風亮節主動讓位非常欽佩,認為他是個值得依賴追隨的人。於是,他們奔走相告,口口相傳太伯的節義淡利。日積月累,有一千餘戶人尊他為首領,稱他為吳太伯。

 經過若干代人的傳承,到了周章這一代。武王戰勝商紂王后,開始尋親封爵,找到周章,並將其所在地吳地分封給他。從此,吳地稱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