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5章 有國被滅(1)

 子服景伯說得很明白,季孫肥如果執意要發兵侵邾,就是背信棄義。夏季與吳國的會盟,盟書還是熱的,轉頭就要倒戈相向,自己人都難以接受,何況被討伐的一方?

 這時,孟孫氏的宗主孟孫何忌看到氣氛尷尬,馬上出來打圓場。“其他人以為如何?各抒己見,不必拘束,哪種意見好就採納哪種。”

 有個這個承諾,其餘人這才放了心,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人說,大國不養育小國,小國不事奉大國,才會造成如今諸侯相互攻伐的局面。如果魯國帶頭作亂,豈不是有負周王室的初衷?有人認為,魯國並未積累盛德,邾國也非國運已盡,貿然大兵施壓,我們未必能贏。

 彙總起來,除了季孫肥、孟孫何忌,無人贊成對邾國用兵。因為正事針鋒相對,宴席只得草草結束,賓主不歡而散。

 然而,權臣就是權臣,收集眾人意見不過是為了讓自己的決策多幾個支持者而已。支持與否不過是走過場,他們早已拿定主意,絕不會因為大多數人的仁義禮智信而改變。

 秋季,魯國發兵討伐邾國。魯國軍隊來到邾國郭門,聽到樂舞鐘磬之聲。原來,此時的邾隱公正專注於與眾美宴飲,輕歌曼舞迷人眼,毫無防備。大夫上報軍情,邾隱公才知兵臨城下,只得乖乖束手就擒。

 魯國軍隊佔領邾國公宮後,夜晚喝酒作樂,白天燒殺劫掠。邾國大夫茅成子手捧一顆忠君愛國心卻無處安放,國君被執,他只得率領軍士據其采邑茅地背叛。待魯國軍士享樂橫行疏於防範,他便偷偷溜出城,攜帶五匹帛、四張熟牛皮作為見面禮去往吳國求見吳王夫差。

 見到吳王后,茅成子一番陳述,情辭懇切,講事實,說道理。歸根結底,就是把矛頭指向魯國,邾國毫無過錯,是魯國背信棄義,欺凌小國。

 察覺到吳王為之動容,茅成子又說,魯國之所以敢明目張膽的欺侮邾國,無非是因為中原霸主晉國軟弱,無意也無力主持大局。另一方面,魯國雖與吳國盟誓,卻也深知吳國距離中原路途遙遠,鞭長莫及,所以才敢肆無忌憚偷襲邾國。

 說完委屈,接下來就是煽動慫恿,以期吳國為邾國出頭。

 茅成子氣憤填膺的說,我國被欺負事小,在下擔心的是,大王無法樹立威信,從今往後恐怕會被諸侯看輕,有樣學樣,都不尊重盟約。

 此時的吳王夫差,真是志得意滿,躊躇滿志,春風得意之際。放眼中原,魯國已臣服,其它各國不過是時間問題,指日可待。熟料出師不利,魯國這麼快就背盟,如不馬上出兵,將來如何讓中原諸侯一一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