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6章 有國被滅(2)

 邾莊公更怒了,已經到了吹鬍子瞪眼睛,頭髮豎直,恨不得殺個人才能解氣的程度。滿腔怒火無處發洩,他暴跳如雷,輾轉難眠,一下子從床上蹦下來。正值寒冬九月,室內的爐子正燃著熊熊炭火,他的兩腳同時踩到,嚴重燒傷。不久,由於傷口潰爛病情惡化,感染而死。

 臨死前,邾莊公下了一道殘忍的命令——隨葬戰車五輛,五個人殉葬。就這樣,五條鮮活的生命因為他的一時之氣被迫留在冰冷的墓地。

 除此之外,邾莊公在位時,也發生了大夫獻邑之事——大夫快逃亡魯國、大夫黑肱奔魯並獻濫邑。

 爺爺、父親不成器,到了孫子邾隱公,不僅不思量為何國土越來越小,上下離心,國力削弱,反而破罐子破摔,愈加荒淫放縱。終於,大好河山拱手讓人。

 看到此處,終於明白,國家之所以衰敗,原因一定在內部。企圖把鍋甩給他國,完全是轉移矛盾掩蓋真相,是統治者為自己的無能尋找的藉口。

 魯國想擴張領土沒錯,這個時候各諸侯國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並非魯國獨樹一幟。兩國軍事實力相近,若是狹路相逢,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為何魯國卻能兵不血刃長驅直入輕取邾國?

 明明是君王的出身,卻只有米蟲的追求,難怪大好江山會被作踐成這般模樣。所以,邾隱公淪為階下囚是咎由自取。

 據史料記載,某一年,魯國和邾國發生衝突。邾國這邊,只有三十三名官吏參加戰鬥,直至戰死。百姓要麼紛紛逃竄,要麼隔岸觀火,無動於衷。

 由此可見,普通民眾對這個國家這位國君已經仇恨漠視到何種境地?任自己的國土被人侵佔,他們都懶得伸手保衛自己的家園。估計他們可能還在想,讓入侵者來得更猛烈些吧,說不定新來的主子比現任的仁慈。趕緊打吧,把國君連同他的狗奴才全部消滅,我們要迎立一個知禮仁政的國君。

 也不知是幸或不幸,暴虐無道的國度,仍有忠臣力挽狂瀾,苦苦支撐。偏偏他們又聰明機伶,擅長辭令,長於鑑貌辨色,憑三寸之舌就把對方說得熱血膨脹,誓要伸出援手。

 兩個實力有差距的諸侯國之間的矛盾,通常要藉助第三方——某一個大國從中協調。當然,也有不知天高地厚者,企圖以弱勝強,以寡勝眾,悍然與大國翻臉,就是要與強國一決高下。

 曹國便是如此。

 曹國是姬姓國,伯爵,開國國君乃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建都陶丘,疆域轄今山東省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