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2章 齊魯不寧(4)

 鮑叔牙深知管仲之能在自己之上,於是苦勸桓公,營救被魯國拘禁的管仲。待管仲歸國,他又為齊桓公陳說利害,終於說服桓公任命管仲為相。從此,齊國大治。齊桓公也因此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留名史冊。

 鮑叔牙雖退居管仲之下,鮑氏有大功於齊國卻是不爭的事實。後世子孫在齊國世襲卿位,興旺富貴。見於史冊的有曾孫鮑牽、鮑國,玄孫鮑牧、鮑蘇,更有恥居濁世、隱居深山、“不臣天子,不友諸侯”的鮑焦隱居於周朝的國都。

 鮑焦與晉國的介子推齊名,成為與世無爭、遺世獨立的隱士代表。“抱木而死”因他成為典故,傳頌至今。

 戰國初期,鮑氏子孫多遷往今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秦漢之際,鮑姓已廣泛分佈於黃河中下游地區。

 兩漢時,鮑姓逐漸興旺,名人輩出。

 西漢末的鮑宣,東漢大臣,任職司隸校尉。其子鮑永任兗州牧,其孫鮑昱、曾孫鮑德、玄孫鮑昂都名震當世,尤以鮑昱最為顯赫。

 鮑昱,舉孝廉出身,為政一縣,踏實勤勉,政績卓著,受到上官舉薦,出任司隸校尉。歷仕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三朝,奉公守法,品格端方,頗有政績。一路任太守、司徒、太尉,可說是平步青雲,官運亨通。

 魏晉南北朝時期,鮑氏繁衍于山東、江蘇兩地,著名南朝詩人鮑照即為傑出代表。

 鮑照,南朝宋人,文學家,與北周庾信並稱“鮑庾”,與顏延之、謝靈運並稱“元嘉三大家”。

 他的文學創作,涉獵甚廣,遊山、贈別、詠史、擬古、字謎、聯句等方面均有佳作;在藝術風格上,大多胸襟開闊,氣魄宏大,多有對社會現實的無情揭露,卻又不乏對美好理想的嚮往追求。

 杜甫對其詩作的評價濃縮為兩個字——俊逸,可謂得其精髓。

 若有閒情雅緻,捧上一本詩作,鮑照的詩當在觀看之列。既有清新俊逸,也有富麗堂皇,既有遒勁強健、宏大疏闊的浪漫主義表達,又有對現實的關照反省。讀之歷程,仿若一場激盪心靈的旅行,一定令你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