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6章 霸國霸事(2)

 其實,吳王之所以如此慷慨,也是事出有因。

 跟中原地區以車戰為主不同,吳國自與楚國爭霸開始,就以水戰為主。吳國造船業是與楚爭雄催生髮展的行業,造船技術高超又推動水軍戰鬥力快速增長。

 到了中原,水戰顯然不是時時都能用上,受地域所限,步兵戰車才是主流。

 吳國的地形是山川林立,水系發達,戰車顯然沒多大作用。何況吳國距離齊國山長水遠,運輸物資都依賴水路,把物資和兵士算上,船載正合適,多出這些笨重的戰車,無用又佔地,實在沒有必要運回國。

 把它們送給魯國,一來是人情,二來當是免費寄存,由魯國幫助保管。下次再來中原征戰,讓魯國多出力就有了藉口。畢竟,僅憑戰車啥也幹不了,配備人員才能發揮作用。

 所以,帝王的禮物真的不能隨便收,背後的意味太深重。可是,作為小弟,大哥的犒賞又不得不收,所以,這件事根本由不得魯國。魯哀公只得千恩萬謝的收下禮物,承諾日後吳國若有需要,魯國一定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當然,陪著霸主出力出血的魯國,回報還不止這些。

 吳王命人砍下齊國主帥國書的頭顱,送給魯哀公。魯哀公命人將首級裝入匣中,墊上黑紅絲綢,繫上綢帶,送還給齊國,並附上外交書信一封,寫道:“貴國此役失利乃是咎由自取,若非貴國行事不義,又怎會讓下國取勝?”

 魯哀公所言,既有為前次齊國侵魯不平,也有為此次魯吳勝齊自豪,大有揚眉吐氣一血前恥的意味。

 齊國能怎樣?十萬將士出征,幾近覆沒,將領被俘,主帥被斬首示眾,有吳國撐腰的魯國,齊國實在不敢惹。齊簡公只得命人送上財幣布帛,外加一封充滿歉意的信函隨魯國使者歸國。

 “艾陵之戰”是春秋時期一場異常血腥殘酷慘烈的戰役,齊國傷亡八萬至十萬,吳國方面,粗略估計至少也折損了兩三萬。

 農業社會,作戰以冷兵器為主,人又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這樣的傷亡,對齊國而言不可謂不慘重。此時的齊國,毫不客氣的說,經過此次重創已由一流大國淪為二流國家。若要恢復元氣,需要靜靜休養若干年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