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5章 來得真快(3)

 伍子胥去世兩年後,魯哀公、晉定公、周王室的單平公與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

 為了方便出行,吳王夫差特命人延長邗溝,通沂水、濟水,為將來更頻繁的參與中原事務掃清地理上的障礙。

 此時,距離晉景公派申公巫臣帶人帶兵器開化吳國已經過去一百又兩年。一百年前,晉國對吳國的扶持目的在於——在楚國東面插上一把尖刀,分散楚國與晉國爭霸的精力。一百年後,晉楚的霸業糾葛早已煙消雲散,小弟一躍成為中原霸業的第一把交椅,欲與大哥平分秋色。

 歷史的無常令人眼花繚亂。曾經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而今卻是昔日手下敗將殖民地的小跟班,誰能想得到?對照一看,晉國帶著魯國稱吳國大哥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此一時彼一時,風水輪流轉,不尷尬。

 幸好,老大哥的面子,最後關頭保住了。原因是——越國終於不負伍子胥的期望,悍然發動對吳國的偷襲。

 先是齊國,現在是晉國。吳王的野心若能在晉國身上得到施展,可說是逞了威名,了無遺憾。距離巔峰僅一步之遙,越國卻已按捺不住。

 吳王夫差前腳剛踏上與晉國會盟的土地,越王勾踐便率眾直奔吳國。要說吳國,當然不可能毫無防備。按照慣例,國王外出,太子監國,並伴有足夠的兵力留守。

 前方傳來軍情,越王引兵前來,吳國太子友、王子地、王孫彌庸、大夫壽於姚隔水相望,商量對策。

 距離越王勾踐兵敗會稽山到吳國為奴已經過去十年有餘,歸國後的越王一直捏著鼻子做人,對吳王夫差更是奴顏婢膝及盡諂媚伏低之能事。

 萬萬沒想到,吳國在霸業征途正火力全開順風順水之際,這個昔日的恭順僕從突然面目猙獰兵戈相見,這是一眾高高在上的吳國王子王孫始料不及的。手下敗將竟想趁國王不在逆風翻盤?簡直是痴心妄想!

 王孫彌庸率先發難,一馬當先,直指越兵。

 為何如此衝動?

 只因越軍發動突襲,兵分兩路,分別由大夫疇無餘、謳陽引兵從南面抵吳,形成合圍。駐守城郊的吳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兵折將,落荒而逃。

 吳軍丟失的最重要的一面旗幟是王孫彌庸的父親的帥旗。旗幟丟失非同小可,尤其是主帥之旗,事關面子尊嚴,更甚者影響軍隊士氣。

 待到吳國一眾王公大夫反應過來時,越軍竟把繳獲的吳國旗幟立在陣前,耀武揚威,招搖作勢。此舉無疑是當著眾人的面羞辱王孫彌庸,這口氣怎麼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