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5章 來得真快(3)

 眾人都在喊打喊殺時,惟一殘存理性的是太子友。畢竟是王儲,沉穩持重些。越軍來得突然,卻沒有佔到大的便宜。經過一番審時奪勢,太子友認為,按兵不動為上。

 因為直到此時,經過多輪探子的刺探,都沒有看到越王勾踐的旗號,這讓太子友十分不安。萬一大軍壓上,越國的重兵在後,前後夾擊,吳軍再驍勇也難逃出昇天。為今之計,先穩住己方的陣腳,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為此,太子友對兩名好戰分子王子地、王孫彌庸發出警告——絕不可輕易出戰,事關戰事得失,務必慎之又慎。

 豈料,太子的三令五申被無視,王子地、王孫彌庸及其黨羽幕僚仍被故意挑釁的越軍挑動起來,興兵應對。

 幸好,吳國過硬的軍事能力不是蓋的。有一鼓作氣的如虹氣勢在前,再加眾志成城,竟讓他們拔得頭籌。王子彌庸麾下的五千兵力,加上王子地的一些援兵,再加些散兵遊勇,竟將越兵的兩萬前鋒打了個落花流水。

 越國的兩名大將疇無餘、謳陽先後被俘,吳國上下一片歡騰,為之振奮。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不僅越國錯愕,太子友也面上無光。他的謹小慎微成為怯懦的代名詞,衝動魯莽的王子地一派反而成為眾人的追捧對象。

 為了慶祝以少勝多,吳國宮廷設宴犒賞將士,個個喝得酩酊大醉,杯盤狼籍。越國的兵敗眼看勢必成為吳國欺侮再次降臨的藉口,或許,等到吳王歸國,越王勾踐又要再次承受養馬割草的屈辱,誰知道呢?

 醉得不省人事的吳國軍士作夢還在想,或許他們有一段時日可以高枕無憂了。等吳王與晉國盟誓歸國,豐厚的賞賜便唾手可得,會是什麼呢?他們翹首以盼。

 好夢未醒,形勢卻急轉直下。

 不出太子友所料,越國的後手終究還是來了——就在吳國軍士昏昏然半夢半醒之際,越王勾踐率領的三萬精兵突然殺到。

 被短暫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吳軍顯然疏於防備,他們以為他們獲取的是整個戰役的碩果,卻不曾料到,他們吃到的只是頭盤,而且還是越軍對他們拋下的誘餌。越王勾踐此次出征乃是有備而來,他要的不是三瓜兩棗,而是劍指蘇州城。

 兩萬前鋒幾乎沒有像樣的反抗就乖乖束手就擒,顯然不合乎常理。這些投降的士兵被吳國軍士拉到城中,猶如大號的“特洛伊木馬”被安置在城中。一旦越國大兵壓境,他們便攜手裡應外合,前後包夾,吳軍縱然插翅也翻不出他們的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