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6章 小國大事(2)

 “鐵之戰”結束後,晉國發兵鄭國,報復他們與晉國公室公然對立。儘管鄭國屈服於晉國的武力,不得不順從,心底仍是不服氣。此時的楚國,新君年輕尚輕,爭取一個和平寬鬆的外部環境,休養生息,乃是當務之急。比之晉國的兇惡,溫情脈脈的楚國輕易便俘虜了鄭國的芳心。

 彷彿追求心上人的熱情小夥,怎能容忍心愛的姑娘跟情敵打得火熱對自己卻漠然排斥?很快,晉定公率師伐鄭,旨在讓鄭國對自己俯首貼耳。

 至於衛國,歷來是趙鞅的關注所在,此時仍不例外。

 由於地緣關係,衛國跟齊國素來親近。晉國內訌時,齊國組織衛、鄭等國給士氏、中行氏送米送武器,三家都跟晉國結下了樑子。雖然田常派使者安撫了各卿家,他們也答應跟齊國恢復正常邦交,所以不好也不必對齊國發難。

 齊國是大國,晉國不想招惹,衛國就不同了。晉國希望借衛國牽制齊國,這樣一來,既沒有得罪齊國,又能增加自己的搏奕籌碼。

 為了這件事,趙鞅可說是操碎了心。

 公元前496年,衛國太子蒯聵因為時任國君衛靈公的寵姬南子給父親戴綠帽子很不滿,想要除掉她。由於合謀人臨陣怯場,陰謀洩露,南子告知靈公。靈公寵妾恨子,蒯聵害怕被殺,逃亡宋國,最後投奔晉國趙鞅。

 衛靈公去世,蒯聵的兒子姬輒擔任衛國國君,後世稱為衛出公。

 蒯聵到晉國時,恰逢晉國內訌,正是用人之際,於是他投身戰場,幫助平息叛亂。“鐵之戰”中,蒯聵立下汗馬功勞,趙鞅決定護送蒯聵歸國並助他成為衛國國君。一來為還蒯聵助他平亂的人情,二來可藉此接近晉國與衛國的關係。

 可惜,衛出公是合法國君,衛國人很是擁護,他們執起兵戈維護自己的國君,不肯接納昔日的太子。趙鞅無奈,只得罷兵。

 時光荏苒,衛出公已經在位十二年。蒯聵一直寄居晉國,雖有趙鞅的庇護衣食無憂,心中的君王夢仍熊熊燃燒,無法遏止。幾番思索謀劃,他決定捨棄大兵壓境明刀明槍,從堡壘內部突破,來個無聲無息不聲不響的逼宮。

 蒯聵有個姐姐,嫁給衛國大夫孔圉,生下兒子孔悝。很快,孔圉因病去世,蒯聵的姐姐孔姬依舊年輕貌美,一個人養育兒子,難免寂寞。孔府有位僕役渾良夫,身材頎長異常俊美,漸漸成為當家主母的入幕之賓。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風月之事,從來都是病毒式的傳播。儘管那個時代沒有自媒體App,不可能一秒鐘轉發幾萬條。在消息閉塞沒有娛樂業的年代,人人都會自動自發擔任傳聲筒,不求回報全力以赴,竭盡全力將消息迅速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