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7章 小國大事(3)

 兩名勇士沒有因此停手,他們把多種兵器在他身上砍來戳去,子路被砍成肉醬,面目難辨。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結纓而死”。

 衛國之亂傳到魯國,孔子十分不安,說道:“子羔應該能躲過此劫,子路看來是凶多吉少。”很快,噩耗傳來,得知心愛的弟子慘死,孔子淚灑當場,悲慟難止,哭得喘不過氣來,幾近昏厥。

 子路死時,年約六十三歲。按照現代的標準已經步入老年,在古代則是年過花甲,接近“從心所欲,不逾矩”。儘管已近年邁,他仍一腔熱忱,食人之祿,不避患難,可說是壯心未已,寶刀不老,忠誠可靠,精神可嘉。

 翻開這位垂名青史的孔門尖子生的履歷,處處可圈可點,值得回味。

 子路,出身微寒,家貧無資,生活清苦。《史記》中,太史公這樣描述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用現代的大白話來說就是“性格粗野,好鬥尚武,剛毅直率”。

 拜孔門之前,子路就是一副我行我素個性飛揚的模樣。他的日常裝束是頭戴雄雞帽,腰配豬皮裝飾的寶劍。這樣標新立異的裝扮彷彿鶴立人群,可以想象,所到之處,一定是眾人圍觀。走到哪裡都是人群的焦點,很快就會成為十里八鄉的“網紅”,自帶流量。

 不僅外表花哨,挑戰世俗,子路的行為舉止也時常出人意表。孔子設案授徒,以見識博學為人稱道。子路卻流露出對孔子的書生意氣不以為然,輕視他的言語,時常陵暴,公開質疑。

 隨著時間的積累,待他認識到孔子的確有學問有見地後,他馬上行動起來,著儒服,帶著禮物,態度恭敬的請人引薦,誠心要拜孔子為師。

 子路小孔子九歲,拜師很早,是陪伴孔子時間最長的學生。拜孔子為師後,子路很快進入角色,問道求知。

 他是積極向學的弟子,每次孔子問弟子志向,他總是第一個發言,三句話不離“勇”字。他最喜愛的物什是長劍,最崇尚的品質是勇敢。放眼孔門眾多弟子,他是名副其實的異類。畢竟,孔子開的不是武館,而是學堂。

 他喜歡四處走動,孔子去哪裡,他都跟著去,因此增長了不少見識。在孔子周洲列國的十四年中,好幾次遭遇困境,被士兵圍堵,性命受到威脅。子路的勇總是及時出現,震懾來犯者。他出入配劍,目光審慎,令人生畏,彷彿孔子的貼身護衛。因為他,惡言止步,孔子的耳根清靜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