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54章 父子論政(2)

 “嗯,有幾分道理。”趙鞅點點頭,看向兒子的眼光充滿自豪。“想來你的這些心得,一定是經歷某些事情得來,說來聽聽。”

 父親看著自己,一副渴求,非要你說出你的故事,趙毋恤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不過是些生活的尋常小事,哪裡值得在父親面前炫耀?”

 “哎,別小看日常瑣屑,我們的許多經驗正是來自於此。”趙鞅鼓勵道。

 “嗯。”趙毋恤輕輕頷首,說道:“孩兒小時,一次放羊,不知怎麼的,走失了三隻,怎麼也找不著。當時想,回去肯定要被罰。因為害怕被罰,只得躲在外面,一夜未歸。後來一想,娘肯定急死了。總不能為了三隻羊,從此在外流浪吧?在外缺衣少穿,還不如回去挨頓打,將來還有吃住。”

 “想明白了一定要回去,立馬渾身是勁。一想到會受罰,馬上覺得板子已經打在身上,渾身疼痛。痛也是不能忍受的,為了不痛,只能找到羊。於是沿著山路,順著腳印的方向尋找。最後,竟然在一處岔道,看到零星幾個淺淺的腳印,一看就是羊蹄留下的。”

 “雖然羊是齊的,因為遲歸,仍是難逃責罰。可是這件事卻讓我明白一個道理:遇事要多想辦法,一味逃避只會讓自己陷入更絕望的境地。”

 “小小年紀竟能通過一件小事總結出一個道理,非常了不起。”那時候的趙毋恤,應該只有七八歲,弄丟了家主的財物,想來一定非常無助彷徨,那一夜也不知怎麼過來的。看著眼前年輕的面龐,趙鞅十分感慨。

 轉念一想,正因為被當作僕役小廝使喚,早早嚐盡生活的艱辛,這才錘鍊出趙毋恤堅毅勇敢不服輸的品質。這些是養尊處優的公子哥難以通過先生教誨,紙上談兵學到的。

 “孩兒經歷的事情少,在父親面前談道理實在汗顏。想來爹遇到的困境肯定比孩兒難上十倍百倍,一個決斷就會改寫成千上萬人的前途命運,一定是慎之又慎難以抉擇。”父親是趙毋恤的榜樣,對於那份一直缺席的如山一般的父愛,因為來得太遲,於是飢渴難耐,嚮往彌深。

 “可是爹通常都因為太過魯莽,把大家拖入險境。”回想從前的種種事,趙鞅自我調侃道。

 “爹忒謙了。”趙毋恤不贊成父親這樣貶低自己。“王子朝之亂,爹幾次帶兵前往,震懾逆謀;士氏、中行氏與公室對峙,爹左突右戰,前後將近十年,終於平亂。這些都是赫赫戰功,要記載史冊的呢。”

 “想不到在你心中,我這個遲來的爹竟如此威武。”被屬下捧著畏懼著,乃是地位權勢使然,被自己的兒子崇拜才是為人父最大的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