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6章 興師伐齊(4)

 從史料上看,兩國已經超過十年沒有兵戎相見。究其原因,既有外部環境的作用,也有兩國自身的問題。

 齊國內部的原因清楚明瞭,田氏的新掌門田常忙著弒殺國君清除異己。五年間,齊悼公、齊簡公先後被殺,齊國根本無心過問跟晉國的那點皮毛小事。其次,“艾陵之戰”令齊國元氣大傷,軍隊士氣低落,無心亦無力發動戰事。

 兩位國君被害在先,此時的齊國,顯然已處田氏即將取代公室的前夜。兩位國君的死令田常不安,生怕驚動哪個極富正義感企圖替公室伸張冤屈的諸侯國,到時一呼百應,田氏必將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無論對有一戰血仇的吳國還是有領土糾紛的晉國,或是無甚交集的越國,田氏都最大程度的釋放善意,只求迴避戰事。

 對晉國而言,原因簡單得多。“亟治之難”消耗了晉國的實力,公室無意也無力掀起戰事。趙毋恤曾感嘆晉國無力支援吳國,除了卿族各自為政對盟友的困境採取漠視的態度,還有晉國軍力被削弱的原因。

 “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氣勢也最盛大的兩個大國,在歷史的時鐘走到春秋末期時,已經發展到無心無力再戰,可見霸權已走到窮途末路。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閃耀在這片星空上最耀眼的星星來自江南而非中原,也不是東海。

 智瑤向晉出公提出要征戰齊國,原因是清算舊賬。此時此刻提出這樣的主張,晉出公十分吃驚。如今的晉國是什麼景況,晉出公不會不清楚。當然,為了說服晉出公,智瑤又給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樹立晉國的威望,趁機強化君權,提升公室的權威。

 晉出公是晉定公的兒子,在他的印象中,父親在位時公室地位提升還得歸功於智瑤的爺爺智躒。正是因為他的運籌策劃再加機緣巧合,晉國最囂張跋扈的兩大家族被迫出走,剩餘四家也因此變得服服帖帖。

 既有成功案例在先,晉出公對智氏家族也是非常信任倚重。儘管心有疑慮擔憂,晉出公仍然選擇對智瑤的決定完全聽從,全力支持。

 晉國軍隊即將抵達齊國邊境,齊國的探子早已將軍情上報,田常命高無邳率軍迎戰。

 都是有身份的大國,之所以開戰,並非有刻骨深仇,也不是為了炫耀武力。所以,一開始戰役的性質就定了——只為逞威,不打殲滅戰。

 晉齊雙方隔著國界線對峙,各自在自己的地盤安營紮寨。

 智瑤趁著夜色掩護,騎馬沿著邊境線巡察,想一探齊軍的虛實。沒想到才行進不到一半,馬突然受驚,發足狂奔,急得智瑤趕緊勒緊僵繩。幸好,這匹馬跟隨智瑤多年,很快便平靜下來。驚魂未定的智瑤趕緊勒馬掉頭回到晉軍的營地,一頭扎進去,再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