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6章 興師伐齊(4)

 智國和張武都在營帳中,看到智瑤神色驚惶,趕緊上前安撫。聽智瑤說起經歷,二人都嚇得不輕。

 “大戰前夜,戰馬受驚,實非吉兆。”智國面有憂色。

 “若是發生在他人身上還好說,偏偏主帥坐騎......”說著,張武也陷入沉思。

 宥於當時人對自然的瞭解所限,許多偶發的自然現象會被曲解為來自老天爺的暗示。比如戰前帥旗被吹斷會被認定是出師不利的徵兆,要麼推遲再戰,要麼可能連夜撤軍,躲開即將降臨的災厄。

 馬是很有靈性的動物,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略物資,更是騎乘者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的戰友。戰馬是受過訓練的,對鎧甲兵器戰車以及大戰爆發時的吼聲叫聲廝殺聲是免疫的。它也能感知戰爭爆發時雙方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也能臨危不懼有條不紊,皆因訓練有素。

 正如現代的犬類,若是居家寵物,哪怕聽到燃放煙花炮竹都會嚇得四處躲藏。可是軍犬不會,它們受過一系列專門應對戰場的訓練,對槍炮聲習以為常。

 大戰前戰馬受驚而狂,顯然不是什麼聲音嚇到它了,而是它預感到什麼威脅,或是有外物入侵令它不安。對於把戰爭稱為“兇器”的古代人,更傾向於認為馬感受到死亡的威脅,所以急於逃離。

 馬與主人朝夕相處,心靈相通,馬所感知的,差不多可以等同於主人即將要面對的。換句話說,死亡的氣息在某處靜靜等待,只等某些事件發生,它便要現身施法。

 “而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智瑤也是相當矛盾,理性和感性*交戰激烈,他也難以取捨。

 “要不,我們再占卜一次,若是不吉,再撤退不遲。”智國提議。

 “出征前國君已占卜過,若是再行占卜,恐怕違逆神靈,無法起效。”張武猶豫了好一會兒說道。

 占卜不是小事,通常逢國君婚娶或是大軍征戰才會施行。一般是隻佔一次,誠心實意,效果最好。若是多次反覆,會被視為態度不莊重有兒戲之心,有違神意。

 “不必占卜!”智瑤擺擺手,此時他的神情不再驚疑不定,而是嚴肅冷然,眼神也變得堅定冷靜。“宗廟已經給出答案,不必存疑。再者,齊國侵我領土,我軍出戰的目的乃討伐有罪者。若是天要降罪,罪在齊而非晉,何懼之有?”

 第二天一早,智瑤一身戎裝整頓軍隊,對軍士發表了一番激動人心的戰前動員。主帥態度堅決信心滿滿,晉國軍士大受鼓舞,誓要奪回領地,全力以赴,為國捐軀,視死如歸。

 雙方在齊國境內梨丘遭遇,展開激烈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