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2章 泛舟五湖(4)

 放棄高官厚爵,轉向耕作貿易,好容易積累了大量財富,又散盡家財,遷居他處,重新開始。——用今天的話來說,范蠡是“活著就是折騰”的祖師爺!

 權力財富,人人夢寐以求,他卻視為俗物,輕易捨棄。偏偏他又能重新擁有,彷彿是個有求必應的魔法師,點石成金,隨心所欲。

 除了幸運女神對他鐘愛眷顧之外,他的經時濟世之才加上豪邁曠達的胸襟共同構成他的核心競爭力。

 文種輸給范蠡丟了性命,不冤。萬人之中,如范蠡者,一個都難遇。極度匱乏者,渴求擁有,錙銖必較。應有盡有者,害怕失去,拼命佔有。能夠在兩者之間遊刃有餘左右平衡者,已非凡人。

 范蠡“以智保身”的“智”並非誦讀書籍所能獲取,必須具備一顆可遇不可求的淡泊之心。不同於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窮酸者視錢財如糞土的憤世嫉俗,他的恬泊是閱盡繁華之後的從容閒適,是身在最高層的不畏浮雲遮望眼。

 在那場差點把越國國運賠盡的“夫椒之戰”前,范蠡曾極力勸阻越王勾踐,不要伐吳,時機未到。他說,“國家之事有三:持盈、定傾、節事。”即順境時保持強盛、逆境時轉危為安、時常為政要得當。三者分別要順應天時、人事、地道。范蠡所悟,不僅用於勸諫君王,他也身體力行。

 面對錢財權力,凡人所見都是擁有之後可以恣意妄為我行我素,終於揚眉吐氣要到昔日為難吾者面前耀武揚威。范蠡顯然看得更遠,所以能超脫於當下,從容決斷。

 李斯曾是楚國的一名小吏,某日看到辦公附近廁所裡的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有人走過時,它們都受驚逃跑。他又走進糧倉,看到裡面的老鼠吃著囤積的糧食,住在乾淨通風的大屋,不必擔憂受到驚擾。

 由此,他聯想到自己的境遇,感嘆道,原來一個人賢或不才,跟老鼠一樣,是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於是,他毅然辭職去往秦國。

 彼時的秦國,正在招納天下之才,廣開言路,大開方便之門。李斯果真被驗證了是個人才,做到秦國臣相。

 某一日,他忽發感慨,“兒子所娶皆是公主,女兒所嫁都是公子,盛極而衰,恐怕禍不遠矣。”最終,李斯為趙高所害,家破人亡。

 若說知興衰榮辱,明天道人事,李斯可謂知矣。可是知易行難,明知已是富貴極盛,物極必反,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