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2章 泛舟五湖(4)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於千軍萬馬中擠上獨木橋者,乃是勝人。勝人者雖少,終歸是有。那些踩著累累白骨封侯列公者,都是勝出他人者。可是,能夠全身而退有幾人?

 自強者之所以強,因為要

戰勝的是自己,要降服藏匿心中的惡鬼心魔,才是最難的。若非意志堅定,再有文殊菩薩的慧劍加持,恐怕難斷牽纏的慾念。

 吳越之爭的背後,是四名楚國人的較勁——逃亡吳國的伍子胥、伯嚭,奔向越國的文種、范蠡。兩兩分邊,各自為陣,敵我分明。

 兩個復仇者本應抱團合作,相互依偎,完成心願過後,成為肝膽相照的朋友。他鄉遇老鄉,又都位極人臣,相互提攜,共享富貴,本是樂事一件。誰知事情竟演變成相互敵視,落井下石。

 兩位知己良朋,懷揣夢想去到心馳神往可以施展才華的他鄉,相互協作,彼此鼓勵,一內一外,輔佐越王成就大業。本來可以避禍他鄉,遠走高飛。奈何有人要守成,有人要開創,只好各奔前程。

 據說,收受季孫肥的賄賂之後不久,此事為越王勾踐察覺,伯囍被處死。禍害遺千年的規律被打破,足可告慰九泉之下的伍子胥。或許,他日有緣,吳王夫差、伍子胥、伯嚭可以坐在一塊玩個鬥地主,角色互換,緬懷君臣一場,總結成敗得失。

 把時間往後拉,楚又滅了越,盡並其地。吳國是蟬,越國是螳螂,楚國則是黃雀。再往後,出現一位獵人,設下陷阱捕獲黃雀,獵人名叫秦國。

 在傾國滅族的烽煙裡,謀臣作為君王的心腹親信,承擔獻計進言的重任。是否出兵,如何進軍,戰略戰術如何,事無鉅細,他們都參與其中。雖然盡忠者大多結局悽慘,不得善終,人們仍蜂擁而至,前赴後繼。

 原因無它,只怪這個世界公平公正的機會太少太少。唯有國家危難存亡之際,君王稱霸用人之時,才會拋開出身門第,給出身微寒者敞開一扇門,提供階層遷徙的機會。

 就算知道可能震主招嫉,多年耕耘終於開花結果,誰會捨棄黃澄澄的碩果說走就走?這是辛苦付出者應得的,是他們的勞動報酬,是百折不回鍥而不捨應該享有的回饋。

 惟有范蠡,瀟灑轉身,毫無留戀,從頭再來,勇氣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