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1章 原來如此(3)

“對了,我爹怎麼沒來?”令聞十分好奇,她爹向來不離大惡魔左右。

 

“是我特意吩咐他別來的。”趙毋恤沒好氣的說道:“難道你想讓他看你對我指手劃腳呼來喝去?你是威風了,我的顏面何存?”

 

“哈哈——”令聞真是太高興了,差點忘了這茬。“若是讓我爹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知是嚇得面如土色還是喜得樂不可支?”

 

“我看是前者多一點吧。”趙毋恤一副想當然的樣子。

 

“哎呀——”令聞忽然想起什麼,立馬開門跑了出去。

 

正午時分,陽光灼熱,站在日頭下,隔著衣服背後都會發燙。伸手在額頭搭個傘,眺望遠處,一派春意,生機勃發。

 

“怎麼了?”毋恤也跟著跑出來,四處張望,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日落之後就要回去,再不好好利用你,將來怕是再難有機會,一定要好好珍惜。”令聞一本正經的說道。

 

在她單純青澀的人生經歷中,一切都很簡單。趙毋恤於她而言,性格太複雜,心理層次太豐富,她難以參透真意,無法辨別真假。儘管他已表明心意,她卻認定他是一時衝動隨口說說而已。她寧願選擇珍惜眼前,勝過相信承諾。

 

既然他答應任她支使,她便要抓住機會努力踐行,萬一他突然反悔,豈不是浪費了大好機會?她像個孩子,抓到一塊糖就要馬上享受,不能留著過夜。

 

按照今天的標準,大學生都只是大孩子。雖然他們已經成年,因為還沒進入社會,閱歷有限,心思仍舊無法跟社會人相提並論。更何況,在那個信息閉塞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令聞的心智恐怕只有現在十三四歲孩子的水平。

 

“要不今日就不回去了,多一個晚上的時間供你驅使。”趙毋恤是卯足了勁扭轉自己的形象,極力爭取做個寬宏大度的君子。

 

“太好了!”令聞跳起來,手舞足蹈,彷彿得到獎勵封賞似的。

 

由此可見,復仇是會給人帶來愉悅感的。在刑事偵緝記錄片中,有人正是因為復仇獲得繼續生活的動力,支撐起本已絕望渙散的人生。

 

當然,若是隻有仇恨卻遲遲無法實施報復,仇恨便會吞噬你的良知,毀滅你的生活,令你萬劫不復。被仇視者卻渾然不知,依舊醉生夢死,過得精彩紛呈。

 

大多時候,仇恨總是以兩敗俱傷的方式終結。所以,無論宗教或是心理治療,總是主張人要學會放下,放下仇恨,放過自己。因為仇恨不能點燃對方卻會焚燒自己,復仇若是不能實現是從精神上自我摧毀,若是實現了則是肉身被困牢籠失去自由夢想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