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羅小飛 作品

第63章 性格缺陷

 從這兩件事不難看出,袁紹本有打敗董卓、曹操等歷史大咖的機會,從而讓自己上位,也成為歷史大咖,可惜,正是因為他的優柔寡斷,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大業。

 不會用人,最終一事無成

 袁紹最終一事無成,除了自己性格優柔寡斷,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會用人。一開始,袁紹手底下人才濟濟。田豐、沮授、荀彧、郭嘉、許攸等都是一級謀士,都曾跟隨袁紹。就是劉備、呂布等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也曾投奔袁紹。可惜袁紹都沒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沒能發揮出每個人的特長。比如荀彧、郭嘉,在袁紹這裡不被重用,可到了曹操那裡卻成為了頂級參謀,並幫助曹操成就一番霸業。再比如沮授、田豐,兩人水平不低於荀彧和郭嘉,兩人都提出過許多好建議。沮授曾對袁紹提出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可結果其不但沒有被袁紹採納,反而被削弱兵權。田豐下場更慘,因為反對袁紹討伐曹操,官渡之戰失敗,最後被殺。就這樣,原本人才濟濟的袁紹陣營,死的死、走的走,使袁紹成為一孤家寡人,最終一事無成。

 本可以成就一番霸業的袁紹,正是因為身上有著鼠目寸光、優柔寡斷、不會用人的三個致命缺點,最終把自己手中的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不僅輸了這場“牌局”,還輸掉了自己的人生。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敗給了曹操。因為這場戰役,袁紹備受非議。大家對袁紹的戰略、戰術橫加指責,認為他的失敗,是因為沒有接受沮授和田豐的良言相勸造成的。似乎袁紹只要接受了沮授和田豐的建議,就能夠打敗曹操一樣。雙方在官渡對峙期間,實際上壓力更大的是曹操。當時曹操的手下有很多都叛逃到了袁紹那裡,還有很多暗暗與袁紹串通。在官渡之戰後,發現一箱子和曹操手下與袁紹串通的書信,曹操命令燒掉。曹操說,在當時的情況下,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倖免,更何況他人。可見,曹操的勝利是如何的艱難。因此,曹操的勝利不是因為雙方的實力差距,而是來自於謀略的運用。用諸葛亮的話說,就是“非唯天時仰亦人謀也”。而這個人謀,是袁紹的內部出現了問題。官渡之戰有很多疑點。比如說許攸的舉動十分可疑。而曹操能夠料事如神,抓住袁紹致命的弱點,屢次準確的襲擊袁紹的糧道更是可疑。這些在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只能發覺這中間的疑問。袁紹的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出兵前廢除了沮授,拘禁了田豐。在一場大戰前,袁紹為何要自斷股肱,這是一個迷。不過,我們可以從這一點判斷,只要袁紹發動對曹操的進攻,這些矛盾就會爆發,這就更加可疑了。

 袁紹在官渡之戰聽了郭圖的建議導致失敗。許攸截獲曹軍軍令,得知曹軍缺糧。獻計袁紹,集四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十萬人馬佯攻大營,另一路集三十萬精兵徑取許昌。無論哪一路得勝,曹都將大敗。而袁紹卻聽信郭圖,以為這軍令又是曹操佈下的陷阱,這導致官渡之戰過程中步步錯失良機。許攸無奈,最後投奔曹操,為曹操獻計,火燒烏巢,這是袁紹敗給曹操的重要原因。此外袁紹的個性是有謀無斷,還朝令夕改,一日三令,前令未至,後令又發,將士不知如何處之。許攸建議袁紹發兵攻打許昌,袁紹覺得有道理遂下令。田豐知道後來找主公建議當前不要攻打許昌,袁紹又覺得有道理接著重新發令不攻打許昌。這樣沒有主見的主攻,成功也是難的。官渡之戰,袁紹的損失有多慘重?10萬大軍,五位名將!

 官渡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峙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中原的基礎,也決定了東漢末年的諸侯競爭格局。在官渡之戰前,袁紹無疑是東漢末年實力最強大的諸侯。但是,在官渡之戰後,袁紹集團走向了敗亡,曹操則成為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那麼,問題來了,在官渡之戰,袁紹的損失到底有多慘重?

 一、10萬大軍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盡有河北之地。在此基礎上,袁紹想要渡過黃河,從而和曹操爭奪天下。起初形勢袁強曹弱。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特別是袁紹的核心地盤——冀州。在漢末三國時期,“冀州戶口最多,田多墾闢,又有桑棗之饒”,“冀州民人殷盛,兵糧優足”。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袁曹兩家的決戰,一觸即發。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官渡之戰中,袁紹一方投入了10萬大軍。當然,也有史料認為,袁紹一方的兵力在11萬左右。而從最終的結果來說,袁紹調集的10萬大軍,基本上都在官渡之戰中損失殆盡了。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最終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指揮生涯最輝煌的一頁。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官渡之戰中,袁紹僅僅率領800騎兵逃回冀州,也即10萬大軍都葬送在這場戰役中了。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縱觀整個漢末三國時期,損失10萬大軍的戰役,無疑是屈指可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