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羅小飛 作品

第63章 性格缺陷

 二、顏良、文丑

 在官渡之戰的初期,袁紹麾下的顏良和文丑相繼戰死沙場。一方面,顏良(?~200年),安平郡堂陽縣(今河北省新河縣)人。東漢末年袁紹部將。顏良性格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為一夫之勇。官渡之戰,袁紹令顏良進攻白馬(今河南滑縣)。司空曹操採用軍師荀攸“聲東擊西、輕兵掩襲”之計,親自率軍兼行,擊破顏良軍。顏良本人也被關羽斬殺,白馬之圍遂解。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只保留了親斬顏良的關羽之勇,而忽略了奠定勝局的荀攸之謀,這無疑是有失偏頗的。

 另一方面,文丑(?~200年),東漢末年袁紹部將。文丑雖然勇猛,卻缺乏智謀。建安五年(200年),文丑帶領左將軍劉備進駐延津,誤中曹操軍師荀攸的“餌敵”之計,其麾下“五六千騎”慘敗於“不滿六百”的曹軍騎兵。文丑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葬於河南省禹州市。明代小說《三國演義》將此段歷史改編為關羽斬文丑,但是,在《三國志》等正史中,文丑則是死於亂軍之中,也即無法證明是被關羽斬殺的。在官渡之戰初期,袁紹接連損失顏良、文丑這兩位大將,這無疑打擊了袁紹將士的士氣,成為袁紹最終吃到敗仗的原因之一。

 三、張合、高覽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派遣淳于瓊督糧草於烏巢。曹操親率精銳襲擊烏巢。張合說:“擦破草的士兵英勇善戰,他們一定會擊潰淳于瓊等人。淳于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的大業就完了,您應該儘快帶兵援救。”但是,謀士郭圖卻說:“張合說的不是好主意,我軍不如進攻曹操的大營,曹操勢必回救,這樣淳于瓊的危難不救自解。”張合反駁:“曹操的大營十分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如果淳于瓊等人被俘,我們必然都要被俘虜了。”

 結果袁紹聽信郭圖,不聽張合的勸阻,派遣輕騎救援淳于瓊,而派張合、高覽帶領著重兵攻打曹軍大營。當時,曹軍大營是以曹洪為主將,荀攸為謀士。但張合、高覽無法攻下曹洪據守的曹軍大營。同時,烏巢糧草也被曹軍劫燒。郭圖因為自己的計謀失敗而感到慚愧,於是誣陷道:“張合對我軍的失敗感到高興,並且出言不遜。”張合、高覽等將領懼怕被追究,於是燒掉了攻城櫓,投降了曹洪。

 在張合投降時,曹操還沒有回營。等到回營後,曹操聽說張合已經向曹洪投降,非常感到高興,對張合說:“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並將張合拜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對此,在筆者看來,張合和高覽歸降曹操,不僅讓袁紹又損失了兩位將領,更意味著曹操的實力得到了增強。此消彼長之間,自然推動了官渡之戰的走向。

 四、淳于瓊

 淳于瓊(?-200年),字仲簡,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時期官吏,於漢靈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與蹇碩、袁紹、鮑鴻、曹操、趙融、馮芳、夏牟同列。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早在東漢末年,淳于瓊就已經嶄露頭角,甚至可以說是和袁紹、曹操平起平坐。在董卓篡奪朝廷大權後,淳于瓊選擇跟隨袁紹,成為袁紹麾下的一位大將。在官渡之戰時,淳于瓊鎮守烏巢,遭到曹操的偷襲而慘敗,淳于瓊本人也被斬首。對此,在筆者看來,淳于瓊沒能守住烏巢,導致袁紹大軍失去了糧草,這可以說是官渡之戰的重要轉折點了。

 五、許攸、沮授、田豐

 許攸(?-204年),字子遠,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許攸因此背袁投曹,併為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於官渡。

 沮授(?-200年),廣平人,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在官渡之戰中,沮授提出緩進戰術,不被採納。在烏巢被燒前夕,沮授提出外表護糧,又不被採納。在袁紹大敗後,沮授被俘獲,拒絕投降。後來,沮授欲回河北,事敗被殺。曹操曾嘆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鉅鹿一帶)人,一說渤海人。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對於田豐來說,其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關押。官渡之戰後,田豐被袁紹殺害。

 綜上,在官渡之戰後,袁紹不僅損失了10萬大軍,麾下的五位名將也蕩然無存,至於許攸、沮授、田豐等謀士,或者投降或者被殺,這讓袁紹麾下幾乎無人可用了。雖然在官渡之戰後,袁紹還擁有冀州等四個州的地盤,但是,兵馬和人才的損失,無疑讓袁紹集團虛有其表,最終被曹操消滅。

 從這些事情就看出來袁紹這個人的短板。不管主角穿越不穿越。有些事情的失敗也是他註定了失敗。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