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城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七章胡臺鎮經濟增長的秘訣

 這些前來胡臺鎮考察的縣長們,縣委書記們,他們在聽到了呂昴的觀點後,都默默的點頭。

 他們都覺得,以呂昴的這種經商觀點,倒是挺不錯的。

 讓他們耳目一新。

 一位縣長道。

 “咱們以前跟商人們打交道,所見過的商人們,他們恨不得把自己的收費項目吹天上去,越貴越好,不求質量,但求最貴。”

 “近年來來,越來越多的旅遊景區,由於各種高收費項目,漸漸的沒了往日的人氣,基本上,都是屬於沒有回頭客的。”

 “呂昴,我從你的身上,看到了整個胡臺鎮的經營理念,在不降低消費者體驗的前提下,也依然能夠獲得高額收益的商業模式。”

 同僚們感嘆,唏噓不已。

 文旅產業,不止是胡臺鎮想搞,全國各地都想搞。

 可是,繁華散盡,九成九的文旅項目,都成了一地雞毛。

 有的省政府修建的文旅城,門可羅雀,一點人氣都沒有。

 有的縣政府搞得文旅項目,則是直接爛尾了。

 如今。

 胡臺鎮並沒有專門的去搞文旅城。

 可是卻在無形之中,讓整個胡臺鎮,都變成了文旅城,

 “陳書記,你可有什麼先進經驗嗎?直接攤牌說一說唄。”

 一位前來學習的縣委書記,把目光投向了陳宜山。

 在全國各地,類似胡臺鎮這般。一沒資源,二沒商品銷售市場,三沒人才,四沒技術儲備,要啥沒啥的小縣城,簡直不要太多了。

 就這麼一個平凡的小縣城,在當下這個節骨眼,卻成為了全國的風向標。

 全國各地的縣長和縣委書記,都來蒞臨參觀,以求指導。

 陳宜山笑了笑。

 他身為南豐縣的第一責任人,自然最有發言權。

 南豐縣的經濟搞好了,最大的功臣便是陳書記,南豐縣的經濟搞差了,最大的責任人也是陳書記。

 可是,在面對諸多同僚的詢問,陳宜山並沒有主動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

 陳宜山望向了程勇。

 在被陳宜山點名後,程勇也步履款款的來到了眾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