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城 作品

第兩百一十八章黃百川視察胡臺鎮

自從上一次在胡臺鎮視察參觀了之後,黃百川書記,已經有點記不清楚,上一次在胡臺鎮視察是在什麼時候了。

但不管哪一次來,每一次都能夠給黃百川書記帶來新的感受。

如今的胡臺鎮,日新月異,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在程勇施行了新政以來,胡臺鎮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大繁榮。

一個地區的繁榮和發展,往往建立在外來的吸血的基礎之上。

港島之所以能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是因為港島是最好的內資離開內地的渠道,沒有之一,在港島設立企業,在內地發展市場,只用繳納15%的企業所得稅,而在內地的企業,則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內地若是衰敗,港島必然衰敗,內地的經濟若是振興,港島的經濟也必然振興。

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這些城市裡的大企業,往往都是由外地人所開辦的,這些一線城市裡的低端勞動力,罕有本地人,都是外地人。

只有吸收,才能繁榮。

胡臺鎮,以一個鎮的體量,來吸引全國各地的資本、人力、資源。

哪怕只能虹吸到萬分之一,也足以讓胡臺鎮的經濟規模,實現翻倍的增長了。

大街上。

程勇和黃百川書記,抬頭望去。

清一色的,幾乎都是外地的遊客。

外地遊客的人口規模,幾乎都快和本地人實現了一比一了。

但這,顯然還不是胡臺鎮的盡頭,胡臺鎮還能吸納更多的外地人口。

“我們漸漸的發現了,人口並不是負擔,人口規模其實是一種福廕。”

“在以前,那個糧食短缺,三天餓九頓的時代裡,人口越多,餓死的人越多。”

“可在糧食產量有了保證的基礎上。”

“咱們需要重新的審視人口了。”

“人口代表的是消費,人這一生,從出生起,尿布、奶粉、學費、交通費、吃喝拉撒睡、娛樂產品,以及死亡後的墓地,這些都是需要花錢的,就算是農村的人,一輩子也最起碼要花費二三十萬軟妹幣,至於城裡人,一輩子的開銷就是百萬起步,上不封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