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城 作品

第兩百一十八章黃百川視察胡臺鎮

程勇對黃百川書記的這種觀點,很是認同。

時代不一樣了,新的思維方式需要建立,老的思維方式需要被捨棄。

“咱們胡臺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憑藉著人口規模,來實現經濟增長的。”

“若是這些外地遊客們都離開了,咱們胡臺鎮的經濟,就會斷崖式的滑坡。”

“反之,如果吸引的外地遊客們數量越多,只要他們在咱們胡臺鎮多呆上一天,就是多一天的開銷。”

程勇悵然起來。

程勇明白,隨著外地遊客們的數量增多,也給自己在胡臺鎮的新政,帶來了新的挑戰。

如上次的缺斤少兩事件,還有這一次的期貨茶事件,無不是在給程勇敲響警鐘。

若是放任這些假冒偽劣,商家欺詐的事件不管不顧,那麼,胡臺鎮的營商環境,將會和其他的旅遊城市一樣。

在全國範圍內,幾乎沒有什麼旅遊城市,是靠著外地遊客們的消費,成為一個經濟發達城市的。

而反觀迪拜,石油產業只佔該國經濟的1%了,旅遊產業佔據了70%以上,是靠著消費帶動起來的發達國家。

兩者的區別,便是在於一個法治。

胡臺鎮需要回頭客,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口碑,需要建立起一個公平法治的營商環境,以此來吸引企業們的到來。

“我聽說,你們胡臺鎮的公司數量,一個月就翻了三倍,挺不錯哦。”黃百川書記笑道。

“嗯嗯。”程勇靦腆的點了點頭。

“你也不自謙一下?”

“事實情況確實是這樣,有什麼好自謙的呢?”

“你這小子。”

在黃百川看來,程勇在胡臺鎮的新政,破除了縣域經濟發展不起來的魔咒。

常言道,富不還鄉,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往往越窮的地方,越不講什麼規則,都是靠關係辦事兒。

因為縣域城市的營商環境,是靠關係辦事兒,因此,就形成了公務員經濟。

跟某個公務員,關係好,就能夠承攬到大項目。

這種市場競爭壁壘,就阻礙了富人們的回鄉投資熱情,民營經濟就無法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