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模擬考場外




秦始皇看著一齊出現的三人,心中疑惑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他就是打個盹的功夫,怎麼就遇上這樣的怪事?




一齊出現的三人打斷了劉邦和劉秀這對相隔二百七十餘年的祖孫敘舊。




秦始皇等人齊齊看向三人,不由一默,這是祖孫三代人嗎?




“這是什麼地方,朕怎麼會在這裡?”孫權環顧四周,看清身邊的人後,大驚:“劉備!你怎會在這裡?你不是早就死了嗎?”




劉備聞聲直接怒而拔劍,“孫權,還我二弟命來。”




一旁的曹丕聽到他們互相道出對方的身份,趕忙退後兩步,這兩位是他父親的勁敵,雖然孫權只比他大五歲,但……咦,孫權怎麼這麼老了?




瞧著大了他十歲不止,莫非未老先衰?




劉邦目光落在劉備身上,“劉備?”姓劉,身穿冕服不會也是他的後代吧?




劉備聽到有人叫他,循聲看過去,這一看愣住了,怎麼這麼多穿冕服的?




孫權本就無意和劉備鬥,身在何地還未明,鬥什麼鬥,見劉備住手,自然樂見其成,遂也轉頭看向剛才出聲喚劉備之人,爾後也和劉備一樣怔住了,這些是何人?




想到明明六年前就已病逝白帝城的劉備,孫權垂眸若有所思,片刻後抱拳對眾人行了一禮,“在下孫權,還未請教諸位大名。”




但沒人理會他。




孫權也不氣餒,“方才權已看過,此地空茫茫一片,不見人煙。而據權所知,玄德兄已駕崩六年,如何會出現在此?大家既同時出現於此,即是有緣,不如先弄清此為何地如何?”




見眾人意動,孫權主動道:“權來此之前正在小憩,一睜眼便出現在此。”




“吾也是睡夢之中來到此處。”王莽餘光看了眼劉邦,沒有自稱朕,“若不是身上的寢衣換成了冕服,吾還以為仍在睡夢之中。”




冕服乃禮服,非重要場合不穿。況且冕服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組成,分量十足,想忽視都難。




孫權的目光落到一直不開口的秦始皇、劉秀身上,對於前者他只掃了一眼便移開了視線,此人一身威儀,定是久居上位之人,恐怕來頭不小。




後者和那位方才喚劉備的長者站得極近,不難看出是一夥的。




劉秀看向劉邦,一副為高祖馬首是瞻的樣子。




劉邦挑了挑眉,在他這,始皇帝是個死人,在九世孫劉秀這裡,他、始皇帝包括那個叫王莽的傢伙都是死人,如今同時出現的三人裡,孫權說劉備已死,另一人明明認識他們卻裝作不認識,明顯有貓膩。




而且在他們之後又進來了一人,就是孫權自報家門的時候,那人聽到孫權二字,一副很驚訝的樣子,估計在他眼中,孫權也是個死人。




或許這個地方是按照朝代更迭順序進來的。




他不知始皇進來了多久,但他確定,他進來後就隔了那麼一小會,王莽就進來了,緊接著,九世孫劉秀進來。之後就是孫權三人,那個躲在角落裡的傢伙和這三人幾乎是前後腳,快得很。




間隔最長的是他和王莽,其次是九世孫和孫權三人。




他心裡有個大膽的猜測,不過還需要驗證一下。




“你可知道劉秀?”劉邦問孫權,看的卻是劉備。




劉秀本秀:“……”




秦始皇看劉邦的表情頓時有些微妙。




孫權笑容微滯,大腦飛速轉動,這位的話是什麼意思,莫非也是個匡扶漢室江山的?




不等孫權想好措辭,劉備已道:“昔王莽篡漢,生民幾亡,鬼神泯絕……於是光武皇帝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赫然發憤,應若興雲,霆擊昆陽,憑怒雷震。




遂超大河,跨北嶽,立號高邑,建都河、洛。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盪滌,體元立制,繼天而作。系唐統,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彊宇,勳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1]。




光武皇帝乃我漢家天子,豈會不知。汝為何人?為何直呼光武皇帝名諱?”




王莽本人面色漲紅,聽到前半段時氣得咬牙切齒,還沒來得及發作,就聽到劉備洋洋灑灑念出劉秀的功績,未出口的話哽在喉間,僵硬地看向劉秀,勳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就他?




這誰寫的,也忒不要臉了點,馬屁精。




此時的劉秀才剛平定了隴西,還沒有完全平定天下,聽到劉備這番話,一時間骨頭都輕了幾分,這寫的是他?




原來他將來這麼優秀的嗎……




秦始皇嘴角微微抽搐,勳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和他的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意思差不多,而且這個“在昔”似乎也把他包含進去了。




嘖,好大的口氣。




漢光武位面




鄧禹、吳漢等大將聽著自家主公,哦不自家陛下的功績,喜不自勝,那是他們一路追隨的主公啊,主公能有事勤乎三五的美譽,他們這些臣子,也能名留青史吧?




一時間眾人如同打了雞血般振奮不已,關中已掃,關東已復,隴西已平,唯剩川蜀,益州的公孫述最好識相一些,他們的主公乃天命所歸。




剛才那話怎麼說來著,遠承唐堯的傳統,近接前漢的豐功,使一切生靈繁衍滋長,讓四方疆域歸於一統。




一統!一統!!




待陛下從天上歸來,他們就向陛下請旨,攻略川蜀,收復失地。




漢武帝位面




劉徹喃聲道:“光武,倒是個美諡。”能不美嘛,功格上下曰光,能紹前業曰光,居上能謙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剛彊直理曰武,威彊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兩個都是美諡,帝王者,能得其一,已是非常高的認可,劉秀能以“光武”作為諡號,可見功績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