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換了誰,誰都艱難啊,這根本不是人間的學問,沒有學過的凡人怎麼能答得出來呢。




陛下能及格,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知道是誰先開了頭:“題目中小康真的存在嗎?當真有那樣的國家嗎?”




大秦的公卿們有人直呼不可能,也有人說那是天上之國,場面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扶蘇聽著公卿們的議論,開口道:“可是……這道題裡的絕筆家書寫於一九四七年,天幕說的小康標準定於一九九一年,王莽的新朝是公元八年。”




有沒有可能這並不是天上之國,而是後世?




而且最後一個異族的開國皇帝出現後,後面就沒有人了,看了那麼多位開國皇帝前後腳出現在天幕裡,扶蘇不覺得真有人能創萬世不祧之國。




那是阿父都沒能做到的事。




若是如此,那只有一種可能——異族王朝被滅後便沒有新王朝了,之後是新中國。




一個全心全意為百姓服務的政權。




扶蘇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若真如他想的那樣,那……也太匪夷所思了。




漢武帝位面




總覺得自己上會更優秀的劉徹沉默了,眼神微微閃爍,這些題似乎有點棘手啊。本以為就字難認了點,沒想到考的全是些聽都沒聽過的東西。




不過沒關係,為了成神他願意學。他天資聰穎,沒有什麼是學不會的。




他已經讓刀筆吏將天幕裡的題目全部抄下來,本來還想找幾個大家翻譯一下,不曾想神女講解的時候會先把題目念一遍,正好讓人記下來,回頭好好鑽研。




後來的劉徹抓頭崩潰:啊!!!朕真的學不會。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現在的劉徹無比渴望考試的機會。




唐高祖位面




李世民倒抽一口冷氣,他有野心,也有能力,在親眼目睹了隋朝的腐敗和隋煬帝楊廣的失德,天下大亂後,他選擇了反隋,既然楊廣沒有能力把天下治理好,那就換一個皇帝。




他相信自己會比隋煬帝做得好,他有這個能力。




可若說達到神女說的那個小康水平,不可能!除非舉國之力供養一州之地方能達到那個效果,若全國皆如此,殺了他也辦不到。




後世當真能做到那一步嗎?




“真有那樣的地方嗎?”尉遲敬德頂了頂旁邊的程知節,好奇道。




程知節平靜地道:“就算有咱們也見不到。”




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百姓,那是聖人才能做到的事,而且還得是一大批聖人,至少得把朝堂上的位置站滿,還有地方的官吏也得是聖人。




光是想想那個數量,程知節就覺得頭皮發麻,一個聖人都難找,那麼多聖人怎麼可能呢。




洪武位面




朱橚小聲道:“爹這道題錯了,那豈不是要抄十遍?”




有點期待怎麼辦?




朱樉則是想著居然才十遍,他之前被罰抄都是一百遍起步,區區十遍就那麼點字半個時辰都不到就能寫完,算什麼罰。




馬皇后沒有搭理幾個兒子們的話,讓朱標去請太子少師李善長、御史中丞劉基、“五經”師宋濂等人進宮,“你爹回來肯定是要和他們議事的,先請進宮吧。”




朱標秒懂,連忙叫人去請,至於人來了是和爹議事還是補課,不重要。




……




模擬考場




“接下來講第三題,這題考察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據所學知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有利於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所以這道題是不是應該選14?




2是陷阱,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注意全國兩個字!至於3,人民政協才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3明顯是錯誤的。所以這道題選A,不對的回去再背一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臺下眾人:“……”麻了真的,在此之前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人民代表大會啊。




忽必烈一臉可惜,差點他就選對了,明明他都排除了2,二分之一的概率都沒選對,真是可惜。




皇太極雖然選對了,但他並不開心,因為他只對了兩道選擇題。




摸著光滑的腦袋,皇太極很是惆悵,漢人的考試可真難啊。




“都十一點了,咱們捉緊時間啊,趕緊講完。下午還有一場考試呢。”




聽到下午有考試,沒及格的皇帝們心裡頓時一咯噔。




朱元璋心驚肉跳,“老師剛才不是說補考在三天後嗎?”下午就考,他害怕啊。




“補考確實在三天後,不是你們考,放心吧。”




及格的五人聞言可放不下心,經歷了這麼一場汗流浹背的考試,他們都累了,再來一場,撐不住啊。




於是劉邦討好地問下午的考試是他們五個自己考嗎?




“不是,下午是歷朝歷代的知名皇帝考試。”顧青嵐頭也不抬地道,說完想起什麼,抬頭看向劉邦,“不過你說的也沒錯,你們幾個也是知名皇帝。”




“你們中有些人也是,這回記得好好準備。”




劉邦&秦始皇&武則天&劉秀&劉備:“……”




不及格眾人:“……”




趙匡胤語氣謙恭地問道:“那考的還是這些題嗎?”




“當然不是了。”題海千千萬萬,怎麼可能會考一樣的,看著眾人一臉灰敗的表情,顧青嵐安慰道:“不過知識點是萬變不離其宗,記下要考的知識點考試輕輕鬆鬆。”




“我們來看第四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