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二十一章





目前四十三歲,正值壯年的曹操沉默了,他四十三歲,哪裡來的三十多的兒子?




但想到天幕的神通廣大,曹操問道,“你是?”原諒他實在看不出這是哪個兒子。




“爹,我是子建啊。”自從曹□□後,曹植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次被迫遷徙封地不說,還遭到了曹丕的多次迫害,整個人十分憤懣鬱郁。




曹植本就心裡苦,一看曹操陌生的態度,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見對方幽怨的眼神,洶湧的眼淚,曹操把到了嘴邊的“子建又是哪個”嚥了回去,抬手安撫性地拍了拍對方,“何至於如此。”




曹植抹了抹眼淚,開始控訴曹丕對他的迫害,“爹,自你走後,兄長就容不下我。”




曹操也終於聽懂了,這是他少年早慧的小兒子曹植。




想到前一刻還在家中見到的雪糰子曹植,再看眼前這個抑鬱潦倒的青年,曹操再次沉默,他家中的曹植虛歲才六歲啊,一轉眼就長這麼大出現在他眼前,好奇怪。




認親組還有久別重逢的蘇軾蘇轍兄弟。




被貶的蘇軾見到弟弟,上去就是一個熊抱,訴說自己的思念之情。




王安石也遇見了他的死對頭司馬光,自從熙寧變法後,司馬光就辭去了樞密副使的官職,回到洛陽隱居。




這還是三年來,兩人第一次見面。




相顧無言,唯有沉默。




唐宋來的詩人們發現,場上有不少他們的同僚、前輩以及晚輩。和其他朝代只有零星一二人比起來,唐宋的詩人簡直是滾雪球,在場上轉一圈,越滾越大。




憔悴蒼老的杜甫看到了還未曾捲入永王之亂的李白,這時候的李白雖已沒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卻依舊灑脫不羈,“太白兄。”




“子美,我方才看到浩然、少伯(王昌齡)、季真(賀




知章),就知你也在!”對於能再次見到永遠也見不到的故友這件事,李白難掩愉悅,“天幕可真神通廣大。”




浩然和季真前幾年就病逝了,本以為從此陰陽兩隔,不曾想有朝一日竟能再見。




杜甫聽到李白的話,環顧四周果然發現了不少熟面孔,不由狐疑:“莫非此次參與考試的是詩人?”




賀知章是武后證聖元年的狀元,官拜秘書監,張若虛曾任兗州兵曹,王昌齡開元十五年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




他們這些人唯一的相似之處,大概就是愛詩,寫詩。




李白笑道:“若如此,豈不正好?”




考詩,他李白可不懼。




而且昨日見天幕降臨,又見考試過程中的種種神異,他靈感爆發,早就想好了不少詩作。




杜甫並沒有和李白一樣樂觀,昨日那些題,若是讓他答,必也是不及格的。




可他很想及格,很想很想。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聖上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




他聽說了太子即位,就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




後來他冒險從城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投奔新皇[1]。五月十六日,被新皇授為左拾遺。




本以為新皇會與之前的聖上不一樣,可事實證明是他想多了。




因為安史之亂,大唐如今風雨飄搖,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他時常感慨為何大唐不能再出一位明君,一位可以力挽狂瀾的明君。




上天似乎聽到了他的祈禱,昨日天降神蹟,半空竟出現一塊四四方方的水幕,時人稱之為天幕。




天幕裡,大唐的開國皇帝高祖,太宗皇帝,則天皇后、年輕時的聖上,皆出現在裡頭……




最讓他震撼的是始皇帝當眾廢胡亥一事。




若是有太宗皇帝訓斥,當今聖上會不會不那麼親近奸佞,若得太宗皇帝指導,大唐是不是就可以很快擺脫安史之亂帶來的苦難,重現大唐盛世?




“子美,你在想什麼?叫了你幾聲都沒聽見。”李白的話打斷了杜甫的暢想。




“一些不知道可不可行的幻想,”杜甫笑了笑,憔悴的臉上煥發出勃勃生機,“太白兄方才說了什麼?”




李白道:“王勃,王子安也在,咱們過去看看唄,天幕太厲害了,竟然能將過去、未來的人都聚在一處。仙人的力量比我想象的還要神通廣大。”




王勃,字子安,高宗時期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一篇《滕王閣序》奠定了其在文壇的地位,後人多有效仿。




沒想到他竟也在。




……




大秦位面




嬴政微微蹙眉,“詩人?”為什麼詩人也能上去?




昨日之前他還下令凡是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後來天幕出現,暫時擱置了。




如今看來這《詩》不僅燒不得,還應廣為傳播才是。




天幕裡唐宋的詩人是真的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