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二十二章

漢武帝位面




頂著兩黑眼圈的劉徹讓人搬來坐榻,舒適地靠在坐席後面的憑几上,聞言鬱悶道:“既然是詩人為何沒有朕?”




他也寫過不少詩啊。




若說皇帝不算,天幕裡穿黃色龍袍那個又是怎麼回事?那衣服看著怎麼那麼像唐朝的?




還有大唐和大宋的人是不是太多了點?




劉徹忽然想起卷子上提到的科舉制,科舉起於隋,而完善於唐宋。




莫非就是因為科舉制,所以唐宋的詩人才這麼多?




可即便會寫幾首詩又如何,又無甚功績,為何也能參加考試?補考的要求不是看個人功績嗎?難不成不同類型的考試補考要求還不一樣?




越看劉徹心裡的疑惑越多,就在此時,他看到了天幕裡的賈誼,對方的穿著打扮很明顯是大漢公卿。




劉徹立馬來了興趣,指著天幕裡的賈誼問,“他是何人?”




賈誼是漢文帝時期的人,漢武朝臣們自然不認得。




……




宋仁宗位面




趙禎詫異地盯著天幕裡的一眾臣子,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曾鞏、司馬光、柳永、晏殊、秦觀……




不管是在世的、還是已經去世的都在上面,趙禎:“……”知名皇帝沒他,他的臣子居然有這麼多都在上面。




原是他不配。




仁宗朝的大臣們也沒想到會在天幕出現的第二天看到這種場面,之前的同僚/政敵/死對頭/好友,竟然揹著他們上天參加考試!




都是官家的臣子,誰又比誰差,怎麼范仲淹他們幾個就可以上去?




不公平!




一時間,北宋的文壇瀰漫出一股濃濃的酸味。




洪武位面




宋濂是朱元璋為朱標請的老師,因為昨日的考試,朱元璋又把宋濂調回來為自己講史,和宋濂一同被召來的還有劉基、章溢、葉琛。




朱元璋讓他們按照天幕出題的規律先總結好大明之前的史書,再過來給自己講史。




原本約定的是今日一早講課,沒想到宋濂竟然遲到了,朱元璋剛想讓人去找,不曾想宋濂竟出現在天幕裡。




一連考了兩場的朱元璋見這次考試沒他,悄悄鬆了口氣,又不免有些失落,畢竟考試痛苦歸痛苦,但好處也是很明顯的。




系統商城裡的東西他都想要,可是都買不起。




他那點積分也就只能買幾本書。




想要系統商城裡的寶貝就得有積分,而積分的來源就是考試。




解鎖系統商城後,他終於知道為什麼叫考試成神了,考多了就能換長生丹成仙成神,可不就是考試成神嗎?




“爹——”朱標匆匆跑來,氣都沒喘勻,“老師,老師他……”




朱元璋瞥了長子一眼,又看了對方身後跟來的一眾小蘿蔔頭,皺眉道:“你爹我又不是沒長眼,還用得著你來告訴我,趕緊把你弟弟帶回去。”




朱標小聲道:“爹,您不會對老師有意見吧?”




“你這是什麼話,我還能吃了他不成?”朱元璋氣得眉毛倒豎,宋濂要是能通過考試,他高興還來不及呢,商城裡東西那麼多,多一個人換那是好事。




至於換到了怎麼用,宋濂是聰明人,不可能不知道。




他巴不得多幾個像宋濂這樣學問好能上去考試的人呢,又怎麼會對宋濂有別的想法。




朱標放心了,“那爹我們能留下一起看嗎?我們也想看老師怎麼答題。”




宋濂打小就有神童之譽,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名家,精通《五經》,學問了得。




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編修,但宋濂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入仙華山為道士,實則入山著書。




在讀書人眼中宋濂不僅才華出眾,且還是一位有氣節風骨的文士,深受讀書人愛戴。




在朱標眼裡這是一位克人克己的嚴師,不苟言笑,端方持重,他還挺想看看對方考試的樣子,尤其是當著爹的面。




有種——爹你看,老師也不是什麼都會,什麼都對的爽感。




再怎麼年少老成,朱標也不過才十四歲,偶爾也會不服老師,有這種想法也不足為怪。




“行吧,”朱元璋看向幾個兒子,目光在朱棣身上頓了頓,想到昨夜髮妻和他說的那番話,終究還是沒說什麼,只和往常一樣對待幾個兒子。




乾隆位面




對系統商城裡的丹藥垂涎欲滴的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對考試正熱乎呢,見又沒他,不由道:“詩人?那怎麼沒有朕?朕寫了那麼多首詩。”




大臣們面面相覷,其實從考場就一個皇帝就能看出,這場考試皇帝並不佔優勢,而且看看上面都是什麼人,李杜、白居易、王維……




萬歲您的詩和他們相比,相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而且就算不和詩人們比,和上面那位皇帝——南唐後主李煜比詞,您也比不過啊。




和珅熟練的拍馬屁:“萬歲爺是天子,自然不與他們一個考場,那南唐後主除了詩詞能看,可沒有什麼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