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二十二章





乾隆一聽,瞬間大悅。




模擬考場外,一則通告響起:




【請各位考生注意,下面開始播報考試須知。】




【本次考試時間為一百五十分鐘,考試難度:兩顆星;參考人員:出現在小初高必背古詩文裡的文學家、詩人等;滿分120分,72分及格。】




在場的文人本就對他們為何能來此感到詫異,聽到這則通告,更是兩眼茫然,文學家、詩人什麼的他們知道,但什麼是小初高必背古詩文?




是說他們寫的詩文嗎?




還沒等眾人想明白,下一則通告緊隨其後。




【本次考試將於二十分鐘後開始,請各位考生到考場門口領取准考證,按照順序進入考場。】




“不管考什麼,先考了再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緣,萬不能錯過。”李白說完,




率先走向考場門口。




杜甫亦是這個想法。




愛國詩人們覺得這次的機會是一根救命稻草,說不定抓住了能救國救民,一展所願,抱著希望紛紛上前領取准考證。




那位能化作鸞鳳的神女已經等在考場門口。




在髮捲子前,在座的文人還是頗有信心的,畢竟他們都是讀書人,不說學富五車,但出口成章什麼的還是沒問題。




史書他們也看過不少,各種典故更是信手拈來,若考的是詩文,他們有信心能過!




沒有人比他們更懂詩文。




但當卷子發下來後,眾人瞪大眼睛,集體傻眼了,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麼厚?




昨天那兩場考試總共就一頁紙啊!!第一場考試還只有單面!




為什麼他們要考的是整整一本小冊子?




等一下,考試時間是多少來著?一百五十分鐘,也就是一個時辰又兩刻鐘,這怎麼可能答得完?




曹操第一時間舉手。




“這位考生,有什麼問題嗎?”




雖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稱呼,但曹操也顧不上這個了,連忙問:“老師,這些題都要寫完嗎?”




“當然了,”顧青嵐說完又道,“各位考生請放心,試卷厚是因為給你們留了寫作文的作文紙,後面都是空白的作文紙,並不都是題目。”




曹操聞言,翻了翻試卷,果然從第四張開始都是白紙。




剛要鬆口氣,但作文是什麼?




曹操連忙去看題目,請以“我的世界因____而精彩”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講題目補充完整。(2)書寫規範,卷面整潔,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




滿分50分!




“嘶——”曹操倒吸了一口冷氣,一道題就五十分,那豈不是寫了這題再寫前面幾個小題就好了?




要六百字啊,寫上半時辰應該差不多。




曹操心裡有了低,滿意地翻回前面做題。




其他人聽到作文紙也是下意識地翻到後面去看,看到題目和要求悄悄鬆了口氣。




此時的他們還不知道六百字的含量。




算了一下分值,眾人決定速戰速決,寫完前面的選擇題就去寫作文,不就是寫文章嗎,他們可以的!




李白盯著括號內的除詩歌外,很是鬱悶,為什麼要除詩歌外?




一抬頭髮現周圍所有人都在看他,李白:“???”




李白低頭看卷子,下一秒眼睛瞪圓。




這是他的詩?他什麼時候寫的?




詩文還能這麼考???




題:閱讀《太原早秋》,完成1-2題




太原早秋




李白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1、下列對這




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中“眾芳歇”和“大火流”含蓄地交代了詩歌所描繪的季節。




B.頷聯“早”“秋”二字巧妙點題,從視、聽角度寫出太原早秋的特點。




C.頸聯兩句夢境與現實相互交織融合,詩歌由前兩聯的寫景轉入抒情。




d.這是一首五言律詩,結構嚴整,格調高遠,可謂“健舉之至,行氣如虹”。




2、賞析“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一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1]




李白:“……”




他這一生寫過的詩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哪能每一首都記得,有些詩不過是隨筆一寫,抒發一下情緒。




他哪裡知道當時抒發的是什麼情緒。




這不是為難他嗎?還不如讓他現作一首表達現在的心情呢,作兩首也行啊。




李白看著卷子上標他名的詩,默默舉起了手。




“親親,有什麼事嗎?”




李白有些意外,自己竟能得到太宗皇帝同款稱呼,聖上都沒得到的,如此,也算不虛此行了。




“老師,這首詩既是李白所作,那我是不是——”




顧青嵐一聽這話就知道他在想什麼,畢竟昨天朱元璋已經來過一出,於是不等他說完,就打斷道:“親親,請按照要求答題,即便是原作者也不能ooc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