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 二十七章





王昌齡:“……”唉,太白兄的詩作也太有名了,明明只是朋友間的關懷,如今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被貶了。




李白也沒想到會當著全天下的面評析他的詩,尤其是他寫給友人的詩,怪尷尬的。




社死jpg。









【這道題考查的是詩詞的積累和掌握程度,通過閱讀以下兩首詩詞寫出他們的作者和作者所在的朝代。




甲詩是一首七言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牧所作。創作的背景大約是在會昌二年(842年),外放為黃州刺史時寫的。




唐朝的黃州大致相當於後世的湖北省黃岡市,赤壁位於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所以後世猜測應該是杜牧外放的時候,途徑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這首《赤壁》。




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即物感興,託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也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4]。】




膝蓋又中了一箭的曹操:“……”我沒有得罪你們任何人。




可惡,唐朝的詩人怎麼回事,天天就愛把他寫進詩裡當反面案例。他寫了那麼多詩,有寫詩內涵別人嗎?




沒有!




後世這些後生太不講究了點。




杜牧是吧,他記住了,哼!




另一邊,杜牧瞪大了眼睛,居然連他什麼時候寫的都能分析出來,嘶——恐怖如斯。




可是能不能不要那麼直白的說出他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不被重用啊!!




又不免慶幸,幸好不止他一個。




於是杜牧後知後覺發現,似乎卷子上出現的唐詩都是詩人感慨自己懷才不遇。




enmmm




三國位面,東吳陣營




周瑜:“……”東風固然重要,但他靠的可不僅是東風。




後世人寫詩就寫詩,怎麼還喜歡內涵一下前人。




唐太宗位面




又是懷才不遇?李世民心裡頓時微妙了起來,這都第幾個了。




大唐後面的皇帝會不會用人啊,怎麼總讓忠臣抱怨自己懷才不遇,不要給他啊!




唐武宗位面




被內涵到的唐武宗李炎問自己的宰相李德裕:“……杜牧為什麼會被貶?”




李德裕沉默一瞬,語氣複雜道:“杜牧有詩才,亦有將帥之才,卻不適合入中央為官為相。”




“哦?這評價不可不低。”李炎來了興趣,沒有繼續問李德裕,而是打算回頭讓人查查杜牧怎麼不適合為官為相。









德裕對杜牧的感觀是真的複雜,當年杜牧向他獻策,他是欣賞對方的,但對方入了牛僧孺的陣營。()




況且他雖欣賞其才,卻不喜其人。李德裕是個嚴謹的人,生活作風一向很好,很看不上杜牧放蕩不羈的性格。




10想看迴夢逐光寫的《直播考試,從開國皇帝開始》第 27 章 二十七章嗎?請記住本站域名[(()




這樣的人適合當才子詩人,未必適合為官為相。




大秦位面




秦始皇嬴政敏銳的捕捉到關鍵字“赤壁之戰”,這個很像是歷史卷會出的題,側頭吩咐刀筆吏,“這句劃重點。”




看來這語文書也必不可少啊,大秦沒有的東西太多了。




……




【我們來看乙詞,這首詞是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寫的,下面還考了對劃線句的解釋,此處指的是戰爭過程中,故排除AB;




馬作的盧意為戰馬像的盧馬,畢竟的盧馬是三國時期劉備的馬,當然不可能出現在宋朝,排除d,所以最後選擇C。




最後一問,考查的詩歌主旨的理解。




甲詩中,作者寫東風成就了周郎,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借史事以吐其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抑鬱不平之氣,暗含了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5]




乙詞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體現作者壯志難酬、心中憤懣不平的感情。“可憐白髮生”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




所以“可憐”一句應該是道盡了詞人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英雄之悲。[6]】!




()